2株拮抗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_賴寶春.pdf
37 5 1035 1040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1 年 10 月 收稿日期 2020 12 22 基金項目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監(jiān)測與治理重點項目 MIMCP 201802 漳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ZZ2020J01 作者簡介 賴寶春 女 碩士 副研究員 E mail lbc1999 通信作者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1 04 013 2株拮抗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 賴寶春 1 姚錦愛 2 戴瑞卿 1 吳振強 1 王家瑞 1 1 福建省漳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漳州 363005 2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監(jiān)測與治理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 350013 摘要 為克服單一拮抗菌抑菌活性不夠穩(wěn)定 防治效果差等不足 本文研究了 2 株優(yōu)良放線菌菌株之間親 和性及其復合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 2 株菌之間無明顯拮抗作用 將親和性菌株 FX81 和 FX28 等比例同時復合發(fā)酵 復合發(fā)酵液對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徑達 36 0 mm 抑菌效果明顯高于單一菌株 FX81 27 0 mm 和 FX28 28 8 mm 將 2 株拮抗菌制成復合菌劑 BOF8128 對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效為 82 03 比單一菌劑分別提高了 8 13 BOF81 和 18 63 BOF28 同時復合菌劑顯著促進了番茄地 上部分的生長 干重增加 76 58 由此表明 2 株放線菌在防治番茄青枯病方面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 有 望用于進一步菌肥的開發(fā)和應用 關 鍵 詞 拮抗放線菌 復合菌劑 青枯病 生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識別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1 05 1035 06 Control Effect of Two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 Mixed Strains against Tomato Bacterial Wilt Disease LAI Baochun 1 YAO Jingai 2 DAI Ruiqing 1 WU Zhenqiang 1 WANG Jiarui 1 1 Z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5 China 2 Fujian Key Laboratory fo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rop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disadvantages of single antagonistic strain in controlling tomato bacterial wilt such as unst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r poor control effect the affinity and disease control efficacy of two selected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s mixed strai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antagon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and the composite fermentation broth of FX81with FX28 strains resulted in a larger inhibition zone 36 mm against R solanacearum growth compared to the single strain FX81 27 mm and FX28 28 8 mm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two mixed strains BOF8128 on tomato bacterial wilt was 82 03 in potted experiment which was increased by 8 13 BOF81 and 18 63 BOF28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growth of tomato aerial part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and the dry weight increased by 76 58 Thus the two actinomycete strains had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suggesting that they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Key words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 combining strain bacterial wilt disease biocontrol efficacy 由茄科勞爾氏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番茄青枯病是一種世界范圍的細菌性維管束病害 能侵 染 200 多種植物 包括茄科農(nóng)作物和觀賞類植物 1 生產(chǎn)上防控該病的方法主要有施用化學農(nóng)藥 2 選育 抗病品種 3 嫁接或輪作 4 土壤改良 5 等 但都存在明顯的弊端 近年來 拮抗微生物菌劑因其高效 生 1036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態(tài)安全 成本低 專一性強且能促進植株生長等優(yōu)點已成為植物青枯病生物防治的首選 已篩選出的微生 物菌劑包括單一菌劑和復合菌劑 單一菌劑主要有芽胞桿菌 6 7 無致病力青枯雷爾氏菌 8 假單孢菌 9 鏈霉菌 10 11 等 但考慮到青枯病菌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土傳細菌 在土壤 水和植物中存活時間長 單一 菌劑防效不理想 存在諸如持效性差 環(huán)境依賴性強等 難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2 而復合菌劑具有提 高生物防治效果及延長生防菌作用期限等優(yōu)點 已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目前有關利用復合菌劑防治青枯病 的報道多集中于生防細菌的復配 王麗麗等 13 將健康番茄根際分離到的 2 株芽胞桿菌混合后 對番茄青枯 病的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菌株 李程等 14 將 2 株解淀粉芽胞桿菌 ZM9 和 YH 22 復合后對煙草青枯病菌 的抑菌圈直徑顯著大于單一菌株處理 呂建林等 15 將短短芽胞桿菌 B011 和側(cè)孢芽胞桿菌 2 Q 9 混合后對 煙草青枯病的防效優(yōu)于單一菌株 達 83 39 黃小琴等 16 用解淀粉芽胞桿菌和硫酸鏈霉素混配后 對煙 草青枯病的防效達 65 85 且能減少一半化學農(nóng)藥的施用量 因此 通過復合菌劑來提高番茄青枯病的防 治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有關生防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較少 而放線菌中應用最多的是鏈霉菌 鏈霉菌已被報道 應用于防治多種植物的青枯病 還能促進植株生長 17 18 鏈霉菌的代謝產(chǎn)物能產(chǎn)生多種活性物質(zhì) 如豐加 霉素 環(huán)二肽 四烯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等 19 20 且生產(chǎn)上應用的諾爾霉素 水合霉素 中生菌素等農(nóng)用抗 生素對番茄青枯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1 Amano 等 22 Smaoui 等 23 報道的灰銹赤鏈霉菌能產(chǎn)多種抗 生素及抗真菌純化合物 Wadetwar 等 24 包慧芳等 25 報道的深紅紫鏈霉菌除了能產(chǎn)生胞外抗生素 還具 有 淀粉酶 酯酶 脂肪酶的活性 因此 探索鏈霉菌復合防控番茄青枯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研究的生防菌株灰銹赤鏈霉菌 FX81 和深紅紫鏈霉菌 FX28 前期已證實對土傳病原真菌鐮刀 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抑菌譜廣 且能致真菌菌絲畸變 具強烈抑制病菌孢子萌發(fā)的能力 26 28 為進一 步評價這 2 株放線菌對土傳病原細菌的抑制作用 我們進行了單菌株對番茄青枯病菌的皿內(nèi)初篩后 發(fā)現(xiàn) 這 2 株放線菌均對番茄青枯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因此 本研究從生防放線菌多菌復合協(xié)同增效的角度 出發(fā) 研究 2 株拮抗放線菌復合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對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 以期為番茄青枯病 微生物菌肥的開發(fā)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菌種資源 1 材料與方法 1 1 供試材料 供試拮抗放線菌 灰銹赤鏈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orubiginosus FX81 和深紅紫鏈霉菌 Streptomyces violaceorubidus FX28 菌株 均由漳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室篩選保藏 供試病原菌 番茄青枯病菌 R solanacearum QK1 由漳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室分離 鑒定 保藏 試驗番茄品種 西研 958 西安秦蔬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 由漳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室提供 1 2 拮抗菌株間親和性的測定 將 100 mL 高氏一號液體培養(yǎng)基加入 250 mL 的三角瓶中 121 高壓滅菌 30 min 待冷卻后分別單獨 接入菌株 FX81 和 FX28 的 5 mm 菌餅各 5 塊 28 150 r min 振蕩培養(yǎng) 7 d 制成 1 0 10 8 cfu mL 菌株 發(fā)酵液備用 采用對峙培養(yǎng)法將 2 株菌株的發(fā)酵液交叉滴于同一個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平板上 重復 3 次 28 對峙培養(yǎng) 5 7 d 觀察 2 株菌株的生長情況及相互之間有無拮抗作用 1 3 單一及復合拮抗菌離體抑菌作用測定 按 1 2 的方法同時接入菌株 FX81 和 FX28 的 5 mm 菌餅各 3 塊 制成 1 0 10 8 cfu mL 的復合發(fā)酵液備 用 采用杯碟法 將培養(yǎng)好的番茄青枯菌液 100 L 濃度為 3 0 10 6 cfu mL 與培養(yǎng)基混勻后倒入放置牛 津杯的平板 待凝固后取出牛津杯 在孔中加入 200 L 的待測單一或復合拮抗菌的發(fā)酵液 培養(yǎng) 48 h 后 測定透明抑菌圈的大小 29 1 4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1 4 1 單一及復合菌劑的制備 單一及復合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配方及固體菌劑發(fā)酵參考賴寶春等 26 的方法制 備 即將優(yōu)化好的豬糞與麥麩質(zhì)量比為 4 6 裝入 250 mL 三角瓶中 每瓶加發(fā)酵原料總量 20 g 控制料水 第 5 期 賴寶春等 2 株拮抗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 1037 比為 1 0 8 調(diào)節(jié) pH 至 7 2 7 5 121 滅菌 20 min 即為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 命名為 GC 按 15 接種量接 入單一及復合發(fā)酵液 28 恒溫培養(yǎng) 待瓶壁及固體培養(yǎng)基中長滿菌絲 并散發(fā)出典型的 土腥味 即 完成單一及復合固體菌劑發(fā)酵 分別命名為 BOF28 BOF81 BOF8128 菌劑中拮抗菌的含量達到 10 8 cfu g 1 4 2 盆栽防治效果測定 番茄種子催芽后播種于穴盤 待番茄幼苗長至 12 cm 時 挑選長勢一致的番茄 幼苗移栽到花盆 直徑 25 cm 中 每盆 1 株苗 試驗設 6 個處理 分別為 CK1 空白對照 CK2 與 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相當?shù)某R?guī)化肥對照 GC 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 BOF81 含 FX81 菌株的菌劑 BOF28 含 FX28 菌株的菌劑 BOF8128 含 2 株菌比例為 1 1 的復合菌劑 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和固體菌劑用量為 2 質(zhì)量分數(shù) 與土壤混勻 每個處理 10 盆 3 次重復 處理 7 d 后 每盆根部接種青枯菌液 5 mL 濃度 為 3 0 10 6 cfu mL 接種 45 d 后采集各處理的根際土樣 利用 SMSA 培養(yǎng)基平板稀釋涂布法計數(shù)青枯 病菌的數(shù)量 30 并調(diào)查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 計算防治效果 病害分級標準參照王麗麗等 13 的方法 發(fā)病率 發(fā)病株數(shù) 調(diào)查總株數(shù) 100 病情指數(shù) 病級數(shù) 該病級植株數(shù) 最大病級數(shù) 植株總株 數(shù) 100 防治效果 對照組病情指數(shù) 處理組病情指數(shù) 對照病情指數(shù) 100 1 4 3 生物量的測定 按 1 4 2 的方法播種 移栽和管理 45 d 后將各處理的健康番茄植株連根拔起帶回 實驗室 將植株地上部洗凈后裝入大牛皮紙袋中 105 殺青 0 5 h 后 80 烘至恒質(zhì)量 測定植株干質(zhì) 量 分析生防放線菌復合菌劑對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 1 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 DPS 7 5 軟件進行分析 Duncan 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2 株拮抗放線菌親和性的測定 將菌株 FX81 和 FX28 在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上共培養(yǎng) 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 可見 2 株菌株之間能夠重疊生長 菌落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抑菌帶 即表明 2 株菌株之間 無明顯抑制作用 可以進行復合發(fā)酵或?qū)⒕哼M行復配 圖 1 2 2 單一及復合拮抗菌株對番茄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2 株放線菌單一菌株或復合菌株發(fā)酵液對番茄青枯 病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菌株 FX81 單一發(fā)酵液抑菌 圈平均直徑為 27 0 0 43 mm 圖 2B 菌株 FX28 FX81 FX28 圖 1 菌株 FX81 和 FX28 的共培養(yǎng) Fig 1 Co culture of FX81 and FX28 單一發(fā)酵液抑菌圈平均直徑為 28 8 0 62 mm 圖 2C 復合拮抗菌發(fā)酵液抑菌圈平均直徑達 36 0 0 46 mm 圖 2D 結(jié)果表明 拮抗放線菌復合發(fā)酵液處理組對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優(yōu)于單一菌 株處理組 說明 2 株放線菌對番茄青枯病菌具有的協(xié)同抑制作用 A 清水對照 Control B 菌株 FX81 發(fā)酵液處理組 Single strain fermentation of FX81 C 菌株 FX28 發(fā)酵液處理組 Single strain fermentation of FX28 D 菌株 FX81 和 FX28 復合發(fā)酵液處理組 Compound fermentation of FX81 and FX28 圖 2 單一菌株及復合菌株對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效果 Fig 2 Inhibitory effect of strain single and compound against R solanacearum 1038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2 3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 3 1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生物量的影響 從表 1 可以看出 單施固體發(fā)酵基質(zhì) GC 與常規(guī)化肥對照 CK2 相比無明顯促生效果 各菌劑處理可顯著提高番茄地上部干質(zhì)量 施用單一菌劑 BOF81 和 BOF28 番茄地上部干質(zhì)量分別比空白對照 CK1 增加 54 49 和 46 51 施用復合菌劑 BOF8128 對番茄生物量 影響最顯著 與空白對照 CK1 相比增加 76 58 與單一菌劑 BOF81 和 BOF28 相比 分別增加 14 31 和 20 52 說明復合菌劑 BOF8128 在促進番茄地上部分生長方面顯著優(yōu)于單一菌劑 表 1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地上部干質(zhì)量的影響 Table 1 Effects of single and compound microbial agents on dry weight of tomato shoot 處理 Treatments 地上部干質(zhì)量 Dry weight of tomato shoot g 增長率 Increase rate BOF8128 10 63 0 2 a 76 58 BOF81 9 30 0 30 b 54 49 BOF28 8 82 0 42 c 46 51 GC 6 95 0 10 d 15 45 CK2 6 85 0 30 d 13 79 CK1 6 02 0 15 e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數(shù) 標準差 同列數(shù)據(jù)不同小寫字母表示經(jīng) Duncan 氏新復極差法檢驗在 P 0 05 水平差異顯著 Note Data were mean SD Data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by Duncan 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2 3 2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根際病原菌數(shù)量的影響 從圖 3 結(jié)果可以看出 菌劑可顯著影響番茄根際青 枯菌的數(shù)量 接種青枯菌 45 d 后 空白對照 CK1 青枯菌的數(shù)量達 1 7 10 8 cfu g 顯著高于菌劑處理 施用單一菌劑 BOF81 和 BOF28 青枯菌數(shù)量分別為 1 4 10 7 cfu g 和 1 9 10 7 cfu g 與空白對照 CK1 相 比 青枯病菌數(shù)量增長較緩慢 而施用復合菌劑 BOF8128 青枯菌數(shù)量為 2 8 10 6 cfu g 對番茄根際青枯 菌數(shù)量的影響最顯著 比接種時青枯菌數(shù)量 3 0 10 6 cfu g 略低 表明復合菌劑比單一菌劑在抑制青枯菌數(shù) 量增長方面效果更好 青枯菌數(shù)量 Number of R so lan acea rum lg cfu g 圖 3 不同處理組對青枯病菌數(shù)量的影響 Fig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number of R solanacearum 2 3 3 單一及復合菌劑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接種病原菌 45 d 后 空白對照 CK1 發(fā)病嚴重 發(fā)病 率達 76 67 單一及復合菌劑的處理 BOF8128 BOF81 和 BOF28 均能顯著抑制青枯病的發(fā)生 病情指數(shù) 分別為 11 67 15 83 和 20 0 復合菌劑 BOF8128 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82 03 顯著高于單一菌劑處 理 BOF28 防效 69 15 表 2 3 討論 鏈霉菌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機制之一是產(chǎn)生抗生素 其與病原細菌之間常見有透明的抑菌圈 與 第 5 期 賴寶春等 2 株拮抗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 1039 表 2 不同處理組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控效果 Table 2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omato bacterial wilt in greenhouse 處理 Treatments 發(fā)病率 Disease incidence 病情指數(shù)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ect BOF8128 23 33 5 77 c 11 67 1 44 d 82 03 1 78 a BOF81 26 67 5 77 bc 15 83 3 82 cd 75 86 3 38 ab BOF28 36 67 5 77 b 20 0 4 33 c 69 15 6 75 b GC 66 67 5 77 a 53 33 3 82 b 17 79 2 54 c CK2 73 33 5 77 a 61 67 5 20 a 5 02 1 63 d CK1 76 67 5 77 a 65 00 6 61 a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數(shù) 標準差 同列數(shù)據(jù)不同小寫字母表示經(jīng) Duncan 氏新復極差法檢驗在 P 0 05 水平差異顯著 Note Data were mean SD Data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by Duncan 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病原真菌之間常見有透明的抑菌帶 說明它們分泌出抗菌素類物質(zhì) 10 雖然鏈霉菌對多種植物的青枯病表 現(xiàn)出較好的防效 但大多單一菌株的生防持效性差 防效不理想 將不同作用機制 不同生長條件和不同 生態(tài)適應性等特點的拮抗菌株共同作用 能提高防病效果和穩(wěn)定性 31 因此 將無明顯拮抗作用的生防菌 株復合培養(yǎng) 菌株間通過協(xié)同作用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發(fā)揮出理想的生防效果 前期試驗發(fā)現(xiàn)菌株 FX81 生態(tài) 適應性強 能降低香蕉根際土壤中病原菌的數(shù)量 對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達 81 05 且能促進香蕉植株 生長 26 菌株 FX28 有較強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發(fā)的能力 對蜜柚炭疽病菌孢子的萌發(fā)抑制率達 97 0 對 蜜柚炭疽病的預防效果和治療效果分別為 83 8 和 71 1 27 本試驗將這 2 株放線菌交叉培養(yǎng)后 發(fā)現(xiàn)它 們之間無明顯拮抗作用 進一步試驗結(jié)果表明 2 株菌株復合培養(yǎng)后對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徑顯著 大于單一菌株的抑菌圈平均直徑 與前人研究結(jié)論一致 葛紅蓮等 32 將 5 株生防細菌復配后澆灌對盆栽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達到 91 1 優(yōu)于任何單一菌株 田間采用拌菌堆肥法 添加營養(yǎng)載體 和澆灌法的防治效果分別為 94 0 和 77 0 增產(chǎn)效果分別為 367 0 和 57 8 李勤奮等 33 研究了復合菌液 C1 C2 蘸根 未添加營養(yǎng)載體 處理對盆栽番茄的抗病促生作用 結(jié)果表明復合菌液 C1 C2 均能明顯促進番茄植株生長 以復合菌劑 C2 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達 66 9 說明生防菌株添加適合的營養(yǎng)載體能夠顯著提高防效和促進增產(chǎn) 這可能是因為適合的營養(yǎng)載 體使復合菌菌量大量增加 更能適應復雜的土壤微生物環(huán)境 提高復合菌在植株根際的定殖能力 占據(jù)植 株根部生態(tài)位點 促進其產(chǎn)生抗菌物質(zhì)的能力 從而達到有效抑制病害的發(fā)生 且營養(yǎng)載體在發(fā)酵過程中 將一些不易利用的營養(yǎng)成分轉(zhuǎn)化為易于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質(zhì) 能為植物提供更豐富的營養(yǎng) 譚兆贊等 34 研究結(jié)果表明 復合微生物菌劑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 降低土壤病原菌的基數(shù) 從而抑制番茄青枯 病的發(fā)生 Lee 等 35 比較健康番茄和患青枯病番茄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結(jié)果表明番茄植株根際放線菌 豐度高有利于抑制青枯病的發(fā)生 這均與本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Marian 等 36 將 變形菌 TWR114 和非致 病性青枯菌 TCR112 按不同比例復合后 對盆栽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優(yōu)于單一菌劑 可顯著降低番茄 根際青枯病菌的數(shù)量 其作用機理研究表明復合菌具有更強的防御和協(xié)調(diào)抑制作用 有助于提高生防效果 本文初步研究了 2 株生防放線菌復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效果 充分利用有益菌與病原菌之間的拮抗 競爭等關系 發(fā)揮了生防菌之間的協(xié)同增效特點 降低植株根際病原菌的基數(shù) 從而降低發(fā)病率和病情指 數(shù) 促進植株生長 由于本文僅測定了復合菌劑的盆栽防效 還未進行田間試驗 相對較為復雜的大田土 壤環(huán)境下的應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康貽軍 沈敏 王歡莉 等 兩株植物根際促生菌對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評價 J 中國生物防治報 2012 28 2 255 261 2 袁高慶 陳媛媛 范腕腕 等 3 4 5 三羥基苯甲酸甲酯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對番茄根系次生代謝物質(zhì)的響 J 植物保護 2016 42 6 80 85 3 李玉洪 李業(yè)勇 吳永瓊 等 抗青枯病番茄砧木品種寶砧 6 號的選育 J 長江蔬菜 2016 16 43 45 4 范梅 謝莉 蔡鵬 等 番茄嫁接抗青枯病栽培技術(shù) J 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 2015 7 37 38 1040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5 Shen G H Zhang S T Liu X J et al Soil acidification amendments change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tobacco in a bacterial wilt affected field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8 22 9781 9791 6 Ho T H Chuang C Y Zheng J L et al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PMB05 intensifies plant immune responses to confer resistance against bacterial wilt of tomato J Phytopathology 2020 110 12 1877 1885 7 Chen M C Wang J P Liu B et al Biocontrol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by the new strain Bacillus velezensis FJAT 46737 and its lipopeptides J BMC Microbiology 2020 20 1 160 172 8 鄭雪芳 劉波 朱育菁 等 植物疫苗鄂魯冷特對番茄青枯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J 植物保護學報 2018 45 5 1096 1102 9 Ayomide F M Adejare R O Adebola O O Biological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tomato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using Pseudomonas species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tomato plants J Archives of Phytopathology and Plant Protection 2020 53 12 1 16 10 盧繼英 林緯 黎起秦 等 拮抗植物病害的放線菌的篩選 J 農(nóng)業(yè)網(wǎng)絡信息 2005 1 67 69 11 Shen T Lei Y H Pu X D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G33 in compost to suppress tomato bacterial wilt disease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21 1 157 168 12 黃明媛 顧文杰 張發(fā)寶 等 節(jié)桿菌 YB6 發(fā)酵濾液穩(wěn)定性測定及其對盆栽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3 18 75 78 13 王麗麗 周旭東 李國安 等 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篩選及其田間防控作用研究 J 植物保護 2017 43 1 182 185 14 李程 黎妍妍 楊小瓊 等 增效復合拮抗菌對煙草青枯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研究 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20 48 4 128 131 140 15 呂建林 劉二明 柏連陽 等 煙草青枯病生防菌混合接種對其定殖及防效的影響 J 中國生物防治 2010 26 2 200 205 16 黃小琴 劉勇 張蕾 等 煙草青枯病生防芽胞桿菌協(xié)同防治藥劑的篩選和復配 J 農(nóng)藥 2015 54 11 848 851 17 Zheng X F Wang J P Chen Z et al A Streptomyces sp strain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 as a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soilborne diseases of tomato plants J Biological Control 2019 1 136 174 18 Zhao J W Han L Y Yu M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sporangiiformans sp nov a novel soil actinomycete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J Microorganisms 2019 7 9 360 377 19 曹瑱艷 申屠旭萍 俞曉平 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分離鑒定及淀粉酶產(chǎn)色鏈霉菌對其防治效果 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9 35 2 265 271 20 Pakorn W A Waranya C Christopher W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yclo L Pro L Tyr and cyclo D Pro L Tyr from Streptomyces sp strain 22 4 against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6 30 17 1 5 21 王杰 龍世芳 王正文 等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進展 J 中國蔬菜 2020 1 22 30 22 Amano S I Morota T Kano Y K et al Promomycin a polyether promoting antibiotic production in Streptomyces spp J Antibiotics 2010 63 486 491 23 Smaoui S Mathieu F Elleuch L et al Taxonomy purifica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new Streptomyces sp TN256 strain 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 Biotechnology 2012 28 793 804 24 Wadetwar R N Patil A T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 from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Nagpur reg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to increase the yield J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2013 4 8 3094 3098 25 包慧芳 侯敏 王寧 等 一種深紅紫鏈霉菌及其應用 P 中國發(fā)明專利 2013 C10566781 6 26 賴寶春 戴瑞卿 林明輝 等 一株拮抗放線菌的鑒定及其對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效應 J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20 51 4 836 843 27 賴寶春 吳振強 戴瑞卿 等 琯溪蜜柚炭疽病拮抗放線菌的篩選和鑒定 J 熱帶作物學報 2020 41 9 1876 1882 28 賴寶春 吳振強 王家瑞 等 深紅紫鏈霉菌及其生物防治菌劑和制備方法 P 中國發(fā)明專利 2020 CN109658341 B 29 徐威主編 微生物學實驗 第二版 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4 227 229 30 王麗麗 李洋 林樂志 抑制番茄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田間生防效果 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 59 2 291 292 31 陳志誼 劉郵洲 劉永鋒 等 拮抗細菌菌株之間的互作關系及其對生物防治效果的影響 J 植物病理學報 2005 35 6 539 544 32 葛紅蓮 郭堅華 祁紅英 等 復合菌劑 AR99 防治辣椒青枯病 J 植物病理學報 2004 34 2 162 165 33 李勤奮 鄧曉 武春媛 等 復合菌劑對番茄抗病促生的效果研究 J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2 21 11 1836 1840 34 譚兆贊 林捷 劉可星 等 復合微生物菌劑對番茄青枯病和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7 28 1 45 49 35 Lee S M Kong H G Song G C et al Disruption of Firmicutes and Actinobacteria abundance in tomato rhizosphere causes the incidence of bacterial wilt disease J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2021 15 1 330 347 36 Marian M Morita A Koyama H et al Enhanced biocontrol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using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itsuaria sp TWR114 and nonpathogenic Ralstonia sp TCR112 J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19 85 2 142 154 責任編輯 呂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