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592-2008 矮牽牛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pdf
<p>ICS 65.020.20 B 62 備案號:23406-2008 北 京 市 地 方 標 準 DBDB11/T 5922008 矮牽牛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tunia hybrida production 北京市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 發(fā)布 2008-08-29發(fā)布 2008-12-01實施 DB11/T 592200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圍.1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 種苗生產(chǎn).1 3.1 播前準備.1 3.2 播種.2 3.3 播后管理.2 4 盆花生產(chǎn).2 4.1 移栽準備.2 4.2 移栽.3 4.3 移栽后的管理.3 5 檢疫.3 6 包裝與運輸.3 6.1 穴盤苗.3 6.2 盆花.3 附錄A.5 DB11/T 5922008 II 前 言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出。 本標準由北京市農(nóng)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果林分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華麗、張西西、董愛香。 DB11/T 5922008 1 矮牽牛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普通型矮牽牛(Petunia hybrida)的種苗生產(chǎn)、盆花生產(chǎn)、檢疫、包裝與運輸?shù)囊蟆?本標準適用于北京市地區(qū)播種繁殖普通型矮牽牛種苗和盆花。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8247.4 主要花卉產(chǎn)品等級 第4部分:花卉種子 GB/T 18247.2 主要花卉產(chǎn)品等級 第2部分:盆花 3 種苗生產(chǎn) 優(yōu)質(zhì)矮牽牛穴盤苗特征:植株健壯、堅挺、節(jié)間短、植株大小均勻一致;46片真葉,葉片伸展,翠綠;有健康發(fā)達的根系,根上有明顯的根毛,根系布滿整個穴盤孔,且能將基質(zhì)包裹住。幼苗植株大小均勻一致,無病蟲害。 3.1 播前準備 3.1.1 品種選擇 宜選用國內(nèi)和國外培育的F1代品種,一般選擇大花單瓣型、多花單瓣型品種,種子質(zhì)量符合GB/T 18247.4中級和級規(guī)定要求。 3.1.2 播種時間 根據(jù)用花時間、品種特性及育苗環(huán)境條件確定。一般穴盤苗期:夏季:45周,冬季57周;移栽至開花夏季57周,冬季69周。 3.1.3 生產(chǎn)設施 宜用溫度、濕度、光照可調(diào)控的溫室。 3.1.4 播種容器 可采用128穴,200穴,288穴育苗盤。育苗盤應干凈,無病蟲源。 3.1.5 基質(zhì)配制 宜用專用育苗基質(zhì)或自行配制。播種基質(zhì)應具有保水、透氣、粒徑小、排水良好的特性,pH5.55.8,EC0.5 mmhos/cm0.75mmhos/cm。 3.1.6 基質(zhì)消毒 自配基質(zhì)宜用蒸汽消毒。 3.1.7 基質(zhì)裝盤 a) 手工裝盤按以下步驟操作: 預先濕潤基質(zhì),濕度50%70%; 基質(zhì)正好均勻填滿各穴孔; 輕壓基質(zhì),使基質(zhì)表面和穴盤邊緣有2mm3mm的高度差; 澆透水,待基質(zhì)表面不呈水澤狀時播種。 DB11/T 5922008 2 b) 機械裝盤選用與穴盤型號相應的機械填充機裝填基質(zhì),裝盤方法參照機械使用說明書。 3.2 播種 采用機器播種或人工播種。將種子播于穴孔中央,使種子和基質(zhì)接觸良好,無需覆蓋。將播種好的穴盤平放在育苗床上,用塑料薄膜或無紡布覆蓋,覆蓋物不與基質(zhì)接觸。播種好的穴盤置于發(fā)芽室或平放于育苗床上發(fā)芽。 3.3 播后管理 3.3.1 第一階段:發(fā)芽期(播種至胚根出現(xiàn)) a) 特征:3d5d內(nèi)胚根伸出,約0.5cm。 b) 濕度:基質(zhì)濕度要求在95%以上。 c) 溫度:發(fā)芽適溫2224,最高不超過26,最低不低于19。 d) 光照:發(fā)芽需要光照,光照強度100lx1000lx。 e) EC:0.5 mmhos/cm0.75mmhos/cm。 3.3.2 第二階段:過渡期(從胚根出現(xiàn)到子葉完全展開,第一片真葉長出) a) 特征:發(fā)芽在本階段結(jié)束時完成,根系出現(xiàn),子葉展開。 b) 濕度:在子葉出土后基質(zhì)濕度保持80%90%。 c) 溫度:基質(zhì)溫度保持1820。 d) 光照:出苗后光照強度維持在10000lx30000lx。 e) 施肥:交替施含銨態(tài)氮和銷態(tài)氮的水溶性復合肥12次,氮濃度為50mg/L。 f) EC:0.75 mmhos/cm1.0mmhos/cm。 3.3.3 第三階段:快速生長期(從子葉完全展開,第一片真葉長出,到種苗長出46片真葉) a) 特征:植株具有46片真葉,根系布滿整個穴盤孔,根長2cm3cm。 b) 濕度:保持基質(zhì)濕度變動在50%80%。 c) 溫度:生長適溫1820。 d) 光照:光照強度最高35000lx。 e) 施肥:交替施含銨態(tài)氮和鈣的水溶性復合肥,氮濃度可從 100mg/L漸增到150mg/L,澆23次水,施1次肥。 f) EC:1.0 mmhos/cm1.5mmhos/cm。 3.3.4 第四階段:煉苗期(符合標準的種苗進行運輸和移栽前的煉苗) a) 特征:植株具有46片真葉,根系布滿穴盤孔。 b) 濕度:控制水分,幼苗接近萎蔫時再澆水。 c) 溫度:保持1618。 d) 光照:光照強度最高35000lx,接受自然全光照。 e) 施肥:少施或不施肥,特別要少施銨態(tài)氮肥。 f) EC:1.0 mmhos/cm1.5mmhos/cm。 4 盆花生產(chǎn) 盆花質(zhì)量應符合GB/T 18247.2中規(guī)定的一級和二級標準。 4.1 移栽準備 4.1.1 移栽時間 種苗具46片真葉時上盆。 4.1.2 基質(zhì)的配制 要求栽培基質(zhì)疏松透氣,可加入適量的有機肥或復合緩釋肥,保持基質(zhì) pH 5.56.3,EC 1.0 mmhos/cm1.2mmhos/cm。 4.1.3 基質(zhì)的消毒 DB11/T 5922008 3 基質(zhì)消毒方法同3.1.6。 4.1.4 容器選擇 宜用12cm×10cm或12cm×12cm塑料營養(yǎng)缽。 4.2 移栽 種苗由穴盤移入栽培容器時,基質(zhì)濕度保持在 80%左右,從孔穴中取出幼苗,保持根團完整。容器中先裝入栽培基質(zhì),將幼苗放于容器正中,四周填滿基質(zhì),栽植深度與原根莖部位相同,使基質(zhì)距盆沿 2cm3cm,澆透水。上盆后遮蔭保濕,光強10000lx,一周后移入全光照處。 4.3 移栽后的管理 4.3.1 溫度 矮牽牛生長適溫晝溫1618,夜溫1316,冬季夜溫在10以上。 4.3.2 光照 喜較強光照,但光強不宜超過40000lx。13h的長日照促進矮牽牛開花。 4.3.3 澆水 保持基質(zhì)濕度變動在50%90%,即見干見濕。 4.3.4 施肥 植株快速生長期每10d施一次150mg/L的水溶性復合肥,保持基質(zhì)EC小于1.5mmhos/cm。 4.3.5 花期調(diào)控 通過播種期調(diào)節(jié)花期。 4.3.6 病蟲害防治 矮牽牛病害有猝倒病、莖腐病、花葉病、灰霉病,蟲害有蚜蟲、薊馬、蛞蝓、潛葉蠅、白粉虱。生產(chǎn)中以預防為主,預防措施如下: a) 溫室、種子、栽培基質(zhì)、育苗盤、修剪工具使用前徹底消毒。 b) 定期噴藥。 c) 加強通風,及時除去病葉、病株并銷毀。 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5 檢疫 種苗與盆花外運前需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產(chǎn)地檢疫。 6 包裝與運輸 6.1 穴盤苗 6.1.1 包裝 裝箱前,在穴盤的短邊上貼上品種標簽,內(nèi)容包括名稱和花色。種苗的穴盤基質(zhì)應保持合理的水分,不應過濕或過干。 種苗的包裝材料宜采用紙箱。內(nèi)用經(jīng)過防潮處理的紙板分層,并在箱外標注“種苗專用箱”和向上放置標志。 裝箱前應使種苗朝上,層層疊放,用膠布封口,用打包帶扎緊。 6.1.2 運輸 種苗數(shù)量大時,可用專車運送,量較少時可空運,也可采用火車和汽車運輸。常溫運輸時間不超過1d。種苗抵達目的地后,應立即打開包裝,將種苗分開平置于陰涼通風處,噴水,使其恢復,并盡快安排種植。 6.2 盆花 6.2.1 包裝 宜采用塑料筐或?qū)S枚鄬舆\輸貨架。 DB11/T 5922008 4 6.2.2 運輸 要求防擠壓,防受熱,防風吹。 DB11/T 5922008 5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矮牽牛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表A.1 矮牽牛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病害名稱(病原) 危害部位及癥狀 防治方法 猝倒病 (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危害種子和幼苗。癥狀:種子或尚未出土的幼芽,在土壤中腐爛;出土幼苗木質(zhì)化前,幼莖基部呈水漬狀病斑,病部縊縮變褐腐爛,病情發(fā)展迅速,在子葉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倒伏。 防止在夏季中午溫度很高的時候灌溉,土壤含水量要適當,不能長期積水。出苗后可采用藥劑防治,如多菌靈、福美雙、代森錳鋅。 莖腐病 (立枯絲核菌 Rhizoctonia silani) 主要危害葉柄、莖干。癥狀:初期葉柄呈水漬狀,蔓延后使葉柄、莖干腐爛,地上部分萎蔫枯死。 可采用井岡霉素、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阿米西達進行防治。 花葉病 (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病毒病,主要危害葉片。癥狀:感病葉片上出現(xiàn)黃綠色與深綠色相間的花葉型癥狀,或褪綠色、近圓形、界限不限分明的斑駁型癥狀。 種植前暴曬土壤,播種前可用 10%磷酸三鈉處理,還可用病毒靈、病毒A噴灑防治。 灰霉病 (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真菌性葉斑病。癥狀:發(fā)病初期,病部出現(xiàn)水漬狀斑點隨后逐漸擴大,病組織變成褐色至黑色并腐爛,后期表面形成一層灰色至灰褐色霉層,莖部感病后病斑褐色,不規(guī)則形,易發(fā)生軟腐?;ㄆ魇芮秩竞笠沧兒稚?,腐爛并脫落。 可采用嘧霉胺、醚菌酯進行防治。 表A.2 矮牽牛主要蟲害防治措施 蟲害名稱 危害部位及癥狀 防治方法 蚜蟲 主要危害嫩梢、葉背、花蕾、花朵等處。癥狀:使葉片皺縮或發(fā)生不規(guī)則卷曲,造成營養(yǎng)不良,影響開花。 可采用啶蟲脒、吡蟲啉、苯氧威進行防治。 薊馬 主要危害花、嫩芽、葉片。癥狀:葉片、嫩芽被害處常呈黃色的斑點或塊狀斑紋,以至嫩芽、心葉凋萎,葉片卷曲、皺縮甚至全葉枯黃?;ǘ涫芎蠡ò昃砜s,花朵提前凋謝,影響觀賞。 可采用菜喜、阿維菌素、啶蟲脒、阿克泰進行防治。 蛞蝓 蠶食幼苗莖尖及大苗或成品葉片。 施用滅蝸靈進行防治。 潛葉蠅 危害葉片。癥狀:潛食葉肉,嚴重時全部吃盡,余下表皮成灰白色或灰綠色的白線,最后造成葉片凋委、干枯。 可采用阿維菌素、滅蠅胺、敵滅靈進行防治。 白粉虱 主要危害葉片。癥狀:導致葉片褪色、凋萎,甚至干枯。 可采用撲虱靈、吡蟲啉、天王星、苯氧威進行防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