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和田日光溫室不同基質栽培模式比較試驗.pdf

  • 資源ID:16633       資源大?。?span id="wrsymap" class="font-tahoma">2.75MB        全文頁數:4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和田日光溫室不同基質栽培模式比較試驗.pdf

2024 4 試驗研究 黃瓜是我國設施蔬菜的主要種類 占比達 47 85 在溫室黃瓜無土栽培中 基質栽培占比達 77 1 無土栽培是一種具有前景的農業(yè)技術 近年來 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2 3 無土栽培分為基質培 水培 霧培 3 種常見栽培方式 4 目前基質栽培在南 疆沙漠日光溫室中得到廣泛應用 但連作障礙已經逐 漸成為黃瓜設施栽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之 一 5 本研究將 4種栽培模式應用于和田地區(qū)沙漠日 光溫室的黃瓜栽培中 均能很好地克服連作障礙 并 且能減少基質的浪費 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 效益 本研究通過對 4種不同栽培模式的對比 以期 為和田沙漠日光溫室黃瓜高效栽培提供理論依據和 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供材料 試驗地點為新疆和田地區(qū)盛世華強農業(yè)科技有 限公司 采用 50穴的穴盤育苗 2023 年7月21 日定 植于 4 種栽培模式上 收獲時間為 2023 年 9 月 供 試黃瓜品種為津禾 1912 試驗中涉及的基質包括黃 沙 草炭和珍珠巖 1 2 試驗方法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 該栽培模式結構自下往上分 別是下底 25 cm 上底 35 cm 的溝槽 試驗溝槽尺寸 統(tǒng)一 溝槽底部放置一層 PVC 塑料薄膜 薄膜上放 置半徑 1 25 cm 的 PVC 管支撐硬質基質塊 硬質基 質塊長 20 cm 寬 20 cm 高 2 cm 硬質基質塊尺寸統(tǒng) 一 硬質基質上覆蓋一層無紡布 無紡布中放置本 地黃沙 黃沙高度與地表面平齊 黃沙表面覆蓋一層 遮陽網 該栽培模式使用半徑 1 25 cm 的 PE 軟管于 硬質基質塊底部進行營養(yǎng)供給 種植密度均為4 株 m 2 溝槽草炭栽培 該栽培模式自下往上分別是溝 槽 溝槽上覆蓋一層防蟲網 防蟲網上放置草炭 草 炭與地面平齊 該栽培模式使用滴灌帶進行營養(yǎng)液 供給 溝槽珍珠巖栽培 該栽培結構自下往上分別是 溝槽 溝槽上放置PVC 梯形槽栽培 試驗栽培槽尺寸 和田日光溫室不同基質 nullnull 比較試null 基金項目 石河子大學重點領域科技攻關計劃 黃沙基質設施番茄 草莓高產優(yōu)質栽培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 作者簡介 陶帥 1999 男 碩士 從事設施高效栽培研究 E mail 2285576976 通訊作者 杜紅斌 1967 男 博士 教授 從事設施高效栽培研究 E mail dhbzky 陶 帥 1 杜紅斌 1 楊云清 1 史大煒 2 管振立 1 尹俊偉 3 1 塔里木大學 新疆阿拉爾843300 2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都市農業(yè)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00 3 四川農業(yè)大學 四川成都611134 摘要 為探究夏季和田日光溫室不同栽培模式對黃瓜根系溫度和產量的影響 本研究對溝槽覆膜 黃沙栽培 溝槽草炭栽培 溝槽珍珠巖栽培 溝槽花盆栽培等 4 種不同的栽培模式進行對比試驗 結果表明 4 種栽培模式根系溫度均在 21 4 29 7 之間 4 種栽培模式日平均土壤溫度為 23 5 25 0 棚溫最高溫度為 36 2 最低溫度為 21 8 日平均空氣溫度為 27 8 溝槽草炭栽培方式 黃瓜的產量和總糖含量均最高 因此 溝槽草炭栽培模式適合和田地區(qū)日光溫室夏季黃瓜栽培 該 栽培模式省工且水肥管理簡便 草炭消毒后可反復使用 降低基質的浪費 在和田地區(qū)日光溫室有 較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黃瓜 基質栽培 溫度 產量 和田 108 試驗研究 2024 4 圖 2 不同栽培模式 7月根系溫度變化 統(tǒng)一 栽培槽長 11 0 m 下寬 24 1 cm 上寬 33 4 cm 高 10 5 cm 底部梯形波浪 上寬 1 3 cm 下寬 2 3 cm 高 1 1 cm 栽培槽上放置由一層網狀結構包裹的珍 珠巖 珍珠巖高度與地面平齊 該栽培模式使用滴灌 帶進行營養(yǎng)液供給 溝槽花盆栽培 該栽培模式自下往上分別是溝 槽 溝槽上放置栽培槽 栽培槽底部放置硬質基質 塊 硬質基質塊上放置花盆 花盆底部半徑 5 0 cm 頂部半徑 6 9 cm 高 11 7 cm 花盆頂部放置開口反 光鋁膜 完全覆蓋溝槽頂部 反光鋁膜具有減少太陽 直射光 增加散射光的作用 同時反光鋁膜開口有利 于增加栽培槽內的空氣流動 該栽培模式使用半徑 1 25 cm的PE軟管于硬質基質塊底部供給營養(yǎng)液 4種供試栽培模式結構見圖1 1 3 測定方法 根系溫度測定 使用徐州法拉電子科技有限責 任公司的彭云 S21A 遠程環(huán)境檢測儀進行溫度監(jiān)測 測量精度 0 3 每 30 min 記錄 1 次 埋設深度為 5 cm 設定每天 8 00 20 59 為白天 21 00 7 59 翌 日 為黑夜 選取 2023 年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數據 進行分析 產量測定 待第 1 顆黃瓜成熟后每隔 4 d 采收 1次 6 隨機連續(xù)測量 5 株黃瓜單果重 并計算單株產 量和畝產量 總糖測定 使用 TD10 手持式折光儀進行總糖 測定 1 4 數據處理 采用 Excel 2016 軟件處理數據 Origin 2022 軟 件進行作圖 用 DPS 2005 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差異性 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 1 不同栽培模式對日光溫室內土壤溫度日變化的 影響 由圖 2 可知 4 種栽培模式下 土壤溫度日變化 呈S形曲線 和田地區(qū)夏季室外晝夜溫差大 且溫室 內空氣溫度日變化較大 以7月大棚空氣溫度和4種 栽培模式根系溫度日變化為例 根系最高溫度出現 在 16 30 根系最低溫度出現在 7 30 日平均空氣溫 度 23 5 晝夜溫差 14 4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的日 平均溫度 24 8 日平均最高溫度 27 5 日平均最 低溫度 22 7 晝夜溫差 4 8 溝槽草炭栽培的日平 均溫度 24 3 日平均最高溫度 28 7 日平均最低 溫度 21 3 晝夜溫差 7 4 溝槽珍珠巖栽培的日平 均溫度 25 0 日平均最高溫度 28 1 日平均最低 溫度 22 3 晝夜溫差 5 8 溝槽花盆栽培的日平均 溫度 25 0 日平均最高溫度 29 0 日平均最低溫 度21 5 晝夜溫差7 5 表1 圖 1 4種栽培模式結構示意 注 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在 0 05 水平上顯著性差異 表 1 不同栽培模式 7月根系溫度變化 栽培模式 日平均最高溫度 日平均最低溫度 日平均溫度 日溫差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 27 5 1 7a 22 7 1 1a 24 8 1 0a 4 8 2 4c 溝槽草炭栽培 28 7 2 0a 21 3 1 2c 24 3 1 0a 7 4 2 6ab 溝槽珍珠巖栽培 28 1 1 4a 22 3 1 2ab 25 0 1 0a 5 8 1 2bc 溝槽花盆栽培 29 0 2 0a 21 5 1 2bc 24 9 1 1a 7 5 1 9a 109 2024 4 試驗研究 2 2 不同栽培模式對黃瓜產量的影響 圖 3 圖 4 圖 5 圖 6 反映了不同栽培模式下黃 瓜的產量與糖度的差異 在 4 種不同的栽培模式下 溝槽草炭栽培模式的單果重 單株產量與畝產量均 最高 單果重為 245 86 g 單株產量為 2 04 kg 畝產 量為 5 43 t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模式的單果重 單株 產量與畝產量均為最低 與溝槽草炭栽培 溝槽珍珠 巖栽培 溝槽花盆栽培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單果重為 182 14 g 單株產量為 1 52 kg 畝產量為 4 07 t 溝槽 珍珠巖栽培模式與溝槽草炭栽培在單果重 單株產 量 畝產量上存在顯著差異 單果重為 206 67 g 單株 產量為 1 69 kg 畝產量為 4 51 t 溝槽草炭栽培模式 的單果重 單株產量與畝產量均與溝槽草炭栽培存在 顯著性差異 單果重為 230 72 g 單株產量為 1 89 kg 畝產量為5 05 t 由此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 黃瓜的 產量存在顯著差異 4 種栽培模式中 溝槽草炭栽培 模式更有利于提高黃瓜產量 2 3 不同栽培模式對黃瓜總糖的影響 由圖 6 可知 溝槽草炭栽培的黃瓜糖度最高 糖 度為 0 92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的黃瓜糖度與溝槽草 炭栽培的黃瓜糖度無顯著差異 糖度為 0 82 溝槽花 盆栽培模式的黃瓜糖度與溝槽草炭栽培模式 溝槽 黃沙覆膜栽培模式的黃瓜糖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糖 度為 0 70 溝槽珍珠巖栽培模式的黃瓜糖度最低 與 另外 3 種栽培模式的黃瓜糖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糖度為 0 60 由此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 黃瓜的糖 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其中溝槽草炭栽培模式下的黃 瓜糖度最高 能保證黃瓜有較好的口感 3 討論與結論 3 1 討論 基質栽培能從根本上解決日光溫室土壤連作障 礙和病蟲害高發(fā) 7 新型栽培模式對和田地區(qū)日光溫 室黃瓜種植高效增產 減少基質浪費 保護環(huán)境均具 有重要意義 4 種栽培模式均充分利用溝嵌式栽培中 土壤蓄熱保溫的優(yōu)勢 8 同時保證基質與土壤隔離開 后續(xù)栽培對基質進行消毒或更換都更為簡易 在栽 培過程中 發(fā)現溝槽珍珠巖栽培模式對水分的保持 與另外 3 種栽培模式相比有明顯不足 溝槽草炭栽 培模式優(yōu)勢在于草炭是一種營養(yǎng)土 其含有部分有 機質 9 在黃瓜定植時便可提供有機質 草炭栽培的 黃瓜植株長勢差異明顯區(qū)別于使用黃沙和珍珠巖栽 培的黃瓜植株 本研究中涉及的黃沙為和田本地區(qū) 的黃沙 并未進行預處理 和田本地黃沙鹽堿含量較 高 10 對栽培的黃瓜有一定負面影響 溝槽覆膜黃沙 栽培模式有明顯的根系透氣性差的缺陷 以上可能 是造成本研究中溝槽覆膜黃沙栽培模 圖 3 不同栽培模式下黃瓜的單果重 圖 4 不同栽培模式下黃瓜的單株產量 圖 5 不同栽培模式下黃瓜的畝產量 圖 6 不同栽培模式下黃瓜的糖度 下轉113頁 110 試驗研究 2024 4 式黃瓜產量較低的原因 3 2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 4 種栽培模式下根系日平均溫度 在 23 3 26 0 之間 除溝槽覆膜黃沙栽培外 其余 3 種栽培模式日溫差均在 5 以上 4 種栽培模式中 溝槽覆膜黃沙栽培模式的根系溫度日變化幅度最 小 溝槽花盆栽培模式的根系日變化幅度最大 黃瓜總 糖以溝槽草炭栽培模式的最高 4 種栽培模式中溝槽 草炭栽培模式的單果重 單株產量 畝產量均為最高 綜上所述 在 4 種栽培模式的對比下 溝槽草炭栽培 模式最符合和田地區(qū)槽高質高產的需求 溝草炭栽培 模式操作簡便 結構簡單 便于消毒 重復利用率高 在和田日光溫室黃瓜栽培上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康欣娜 武亞紅 周彥偉 等 日光溫室黃瓜復合基質栽培技術 要點 J 現代農村科技 2023 6 31 32 2 梁偲 我國無土栽培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探討 J 種子科技 2022 40 16 139 141 3 孫錦 李謙盛 岳冬 等 國內外無土栽培技術研究現狀與應用 前景 J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2 45 5 898 915 4 寧艷民 不同無土栽培方式對蔬菜品質的影響 J 南方農業(yè) 2018 12 26 22 23 5 張凡 日光溫室黃瓜連作土壤和基質微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質 組分關系研究 D 沈陽 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6 翦陽 王占偉 周小江 等 湘北黃瓜品種比較試驗 J 農業(yè)科 技通訊 2022 7 161 163 7 祁復蓉 殷學云 張國森 等 戈壁日光溫室蔬菜 3 種簡易無土 栽培模式 J 中國蔬菜 2023 2 125 127 8 李寶石 李浩 王奇 等 覆膜對日光溫室壟嵌及溝嵌基質栽培 根區(qū)溫度和甜椒幼苗生長的影響 J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21 53 6 33 38 9 黃耀龍 草炭土及其人類工程環(huán)境效應的遙感判別研究 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8 10 周宇 南疆設施黃瓜黃沙爐渣栽培基質篩選及水肥耦合效 應研究 D 阿拉爾 塔里木大學 2020 表 3 參試甜瓜品種的外觀性狀 品種 果形指數 果肉顏色 果皮底色 果面茸毛 果面網紋 果柄脫落性 果面溝 脆蜜陽光 1 28 白 白 無 無 難 無 浙甜 105 1 32 橙白 白 無 無 難 有 豫甜脆爽 1 21 橙 綠 無 有 難 無 表 4 參試甜瓜品種的產量 抗性及適應性 品種 單果重 kg 產量 kg 畝 抗病性 抗逆性 適應性 脆蜜陽光 0 91 1 466 較強 較強 較好 浙甜 105 1 64 2 353 較強 較強 較好 豫甜脆爽 1 32 1 754 中等 中等 中等 產量及抗病性等指標綜合分析可知 甜瓜品種浙甜 105 單果最重 產量最高 種腔較大 中心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最高 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 口味香 甜 質地脆帶綿 抗性及適應性表現較好 脆蜜陽光 單果最輕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 邊緣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較高 果實發(fā)育期較長 果肉香甜脆爽 抗性及適應性表現較好 豫甜脆爽果實發(fā)育期最短 果肉最厚 中心及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 果肉 香甜 松脆 口感佳 產量次于浙甜 105 抗性及適應 性表現一般 目前新昌地區(qū)甜瓜面積種植較小 此次 試驗各參試甜瓜品種均受到消費者喜愛 本地市場 供不應求 銷售價格為 30 40 元 kg 綜上所述 3 個 參試厚皮甜瓜品種均可在新昌地區(qū)栽培種植 其中 浙甜 105 的綜合表現最佳 更適合新昌地區(qū)大面積 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閆海霞 曹布霆 楊威 等 不同栽培密度對厚皮甜瓜的影 響 J 長江蔬菜 2023 16 48 50 2 胡建斌 馬雙武 簡在海 等 中國甜瓜種質資源形態(tài)性狀遺 傳多樣性分析 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3 14 4 612 619 3 黃孫文 邱先強 李仲科 南方大棚甜瓜無土基質栽培周年生 產關鍵技術 J 中國熱帶農業(yè) 2011 3 61 63 4 王娟娟 李莉 尚懷國 我國西瓜甜瓜產業(yè)現狀與對策建議 J 中國瓜菜 2020 33 5 69 73 5 丁檢 甜瓜新品種比較試驗 J 上海蔬菜 2021 6 8 9 6 俞麗紅 俞斌 顏韶兵 春季網紋甜瓜品種比較試驗 J 長江蔬 菜 2022 16 38 40 上接110頁 113

注意事項

本文(和田日光溫室不同基質栽培模式比較試驗.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