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505-2015 東方百合種球繁育技術(shù)規(guī)程.pdf
<p>ICS 65.020.20 B 62 DB21 遼 寧 省 地 方 標 準 DB21/T 25052015 東方百合種球繁育技術(shù)規(guī)程 2015 - 07 - 17發(fā)布 2015 -09 - 17實施 遼寧省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 發(fā) 布 DB21/T 25052015 1 目 次 前言. 3 1 范圍. 4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4 3 術(shù)語和定義. 4 3.1 脫毒. 4 3.2 脫毒原原種. 4 3.3 脫毒原種. 4 4 品種選擇. 4 5 脫毒原原種繁殖. 4 5.1 外植體選擇. 4 5.2 消毒. 5 5.3 無菌苗獲得. 5 5.4 熱處理. 5 5.5 莖尖處理. 5 5.6 試管小鱗莖誘導(dǎo)及增殖. 5 5.7 鱗莖生根. 5 5.8 病毒檢測. 5 6 脫毒原種球生產(chǎn). 5 6.1 設(shè)施. 5 6.2 基質(zhì). 6 6.3 栽植床. 6 6.4 種植. 6 6.5 水分管理. 6 6.6 溫度. 6 6.7 施肥. 6 6.8 摘除花蕾. 6 6.9 病蟲害防治. 6 6.10 起球及種球消毒處理. 7 7 商品種球生產(chǎn). 7 7.1 鱗片繁殖. 7 7.2 商品球生產(chǎn). 7 7.3 種球消毒處理. 8 7.4 分級. 8 7.5 包裝與標簽. 8 7.6 貯藏. 9 DB21/T 25052015 2 前 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規(guī)則編寫。 本標準由遼寧省農(nóng)村經(jīng)濟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遼寧省果蠶管理總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賈慧群、宋國柱、楊迎東、郝東田、裴新輝、劉亭亭、楊賀、劉樹彬、關(guān)柏莉、 宋恕、宮殿為 DB21/T 25052015 3 東方百合種球繁育技術(shù)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東方百合種球繁育的品種選擇、脫毒原原種繁育、脫毒原種球繁育及商品種球生產(chǎn)技術(shù)。 本標準適用于東方百合種球繁育。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yīng)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8247.6 百合種球分級標準 NY/T 1744 病毒檢測標準 3 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程。 3.1 脫毒 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將百合種球體內(nèi)感染的病毒去除。 3.2 脫毒原原種 應(yīng)用一定的脫毒技術(shù)措施結(jié)合組培生產(chǎn)出符合質(zhì)量要求的組培苗或小籽球。 3.3 脫毒原種 由脫毒原原種為材料直接生產(chǎn)出符合質(zhì)量要求的種球。 4 品種選擇 應(yīng)選擇花大、色艷、帶香味、抗性強的東方百合品種,如索蚌、西伯利亞、泰伯、凝星等。 5 脫毒原原種繁殖 5.1 外植體選擇 DB21/T 25052015 4 選擇新鮮飽滿、無創(chuàng)傷、無病蟲害的種球,剝開外層,取中層鱗片作為外植體。 5.2 消毒 將剝離下來的鱗片清洗后,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再用0.1%升汞消毒15 min,無菌水沖洗45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備用。 5.3 無菌苗獲得 將消毒后的鱗片切成5 mm × 5 mm的方塊,內(nèi)側(cè)向上接種到基本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pH值5.8,培養(yǎng)溫度2425 ,光照16 h/d。培養(yǎng)7周后獲得無菌苗。 5.4 熱處理 將無菌苗白天保持溫度40、14 h,夜晚保持溫度25 、10h條件下交替變化處理20d。 5.5 莖尖處理 以經(jīng)過熱處理的組培苗作為脫毒材料,取0.5 mm的莖尖放入附加20 mg/L病毒唑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為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BA0.5 mg/L+NAA0.1 mg/L,pH值為5.8,培養(yǎng)溫度2425,光照1 6 h/d,培養(yǎng)30 d,每個莖尖單獨編號。 5.6 試管小鱗莖誘導(dǎo)及增殖 將培養(yǎng)30 d后的莖尖轉(zhuǎn)入鱗莖誘導(dǎo)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為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BA0.2 mg/L+NAA0.5 mg/L,40 d后分化出小鱗莖,再將小鱗莖轉(zhuǎn)入蔗糖濃度為50 mg/L及加入同樣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增殖,每個單獨編號的莖尖為一個株系。 5.7 鱗莖生根 增殖后的鱗莖直徑達到0.5cm1.0cm時放入生根培養(yǎng)基中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NAA0.2 mg/L。 5.8 病毒檢測 脫毒原原種的病毒檢測按照NY/T 1744標準執(zhí)行。百合病毒主要包括百合無癥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百合斑駁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對檢測脫毒株系用于脫毒原種生產(chǎn)。 6 脫毒原種球生產(chǎn) 6.1 設(shè)施 使用配有遮蔭網(wǎng)、防蟲網(wǎng)及噴(滴)灌系統(tǒng)的保護地栽培。 DB21/T 25052015 5 6.2 基質(zhì) 選用草炭和蛭石(1:1)為移栽基質(zhì),pH值5.56.5,EC值小于0.9。 6.3 栽植床 床寬1.0 m1.2 m,基質(zhì)厚16 cm18 cm,作業(yè)道25 cm30 cm。 6.4 種植 將試管苗或鱗莖從組培瓶內(nèi)取出,洗去培養(yǎng)基,種植于床內(nèi)基質(zhì)中,基質(zhì)覆蓋厚度1 cm2 cm,種植密度100粒/m2。 6.5 水分管理 種植后立即澆水,之后在整個生長季根據(jù)氣候和基質(zhì)的含水量合理澆灌,保持基質(zhì)持水量在60%70%,生長后期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直至停止?jié)菜?6.6 溫度 定植初期基質(zhì)溫度保持在12 15 ,生長期間白天18 25 ,夜間13 16 。 6.7 施肥 鱗莖移栽展葉后,間隔20d根施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硝酸鈣,同時葉面噴施0.1%螯合鐵,基質(zhì)EC控制在0.9以下。 6.8 摘除花蕾 花蕾長至1cm左右時立即摘除。 6.9 病蟲害防治 6.9.1 立枯病 土壤實行輪作;播種前,種球用1:500的福美雙溶液浸漬殺菌,或用40甲醛溶液加水50倍浸漬15 min;出苗前噴1:2:200波爾多液一次。 6.9.2 軟腐病 播種前用50苯丙咪唑500600倍液浸種2030 min。 6.9.3 炭疽病 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栽前用1:500的代森鋅噴灑種球。 6.9.4 蚜蟲 噴灑滅蚜松乳劑800倍液。 DB21/T 25052015 6 6.9.5 蠐螬 每667m2用90晶體敵百蟲100g150g,拌細土15kg20kg做成毒土施用。 6.9.6 螨類 噴施800倍的三氯殺螨醇。 6.10 起球及種球消毒處理 植株完全枯萎時,將種球挖出,去除枯萎的莖軸,洗去附著在表面的泥土和雜物。將種球浸入多菌靈500倍加代森錳鋅500倍液中,消毒時間為浸第一批次20 min,第二批次25 min,第三批次加1/3藥量 浸泡30 min,然后換藥液進行下一輪消毒。消毒撈出種球于陰涼處晾干,務(wù)必使種球鱗片間和根系不帶明顯水分。 7 商品種球生產(chǎn) 7.1 鱗片繁殖 7.1.1 鱗片選擇與消毒 挑選健壯的脫毒原種球,去除外層有創(chuàng)傷的鱗片,依次剝?nèi)⊥鈱又羶?nèi)層鱗片,放入多菌靈500倍+代森錳鋅500倍消毒劑中消毒20 min,陰干備用。 7.1.2 鱗片包埋 使用60cm × 40cm × 25cm的塑料箱,采用草炭或蛭石為基質(zhì),基質(zhì)含水量70%左右,先在容器底部鋪3 cm5 cm厚的基質(zhì),將鱗片均勻撒在基質(zhì)上,然后再鋪一層3 cm厚的基質(zhì),如此交替,共計6層鱗片,最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基質(zhì),用塑料膜將基質(zhì)表面蓋住。 7.1.3 溫度處理 在2025高溫、黑暗條件下放置812周,移入1617中溫條件下放置24周,再移入45低溫、黑暗條件下放置8周。 7.1.4 籽球低溫冷藏 將鱗片包埋形成的籽球放入5的冷庫中,經(jīng)過46周低溫處理后打破休眠,即可栽植。如不立即栽植,需放入-0.50冷庫中凍藏。 7.2 商品球生產(chǎn) 7.2.1 土壤消毒 澆水6d7 d后,當土壤含水量達到50%60%時, 用多菌靈原粉撒入土中進行消毒,用量為8 g/m210 g/m2, 與耕作層土壤混合均勻,用塑料薄膜覆蓋并壓嚴周邊;7d10d后,揭膜通風、透氣。 DB21/T 25052015 7 7.2.2 種球解凍 將5低溫處理的籽球取出,立即種植;長期冷藏的籽球應(yīng)置于1015的遮蔭環(huán)境中緩慢解凍,消毒,及時下種。已解凍的種球不能馬上下種,在25的環(huán)境下存放時間不超過20 d。 7.2.3 種植 采用株行距15 cm × 15 cm,種植深度約為籽球直徑的3倍,并做好品種標記。種后立即澆水,種完一批澆一批,當天種植種球當天澆水,需充分澆透,使種球與土充分接觸。澆水后用稻草或樹葉覆蓋3 cm 5 cm,以保持畦面濕潤,利于出苗。出苗后,去除覆蓋物。 7.2.4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濕潤,見干即澆,晴天5d7d澆一次水,雨天注意排水,嚴防積水。 7.2.5 施肥管理 百合苗長至15 cm左右時,施用尿素,用量為每畝20 kg,間隔15 d一次,連續(xù)兩次;接著用復(fù)合肥15:15:15追施,用量為每畝30 kg40 kg,間隔15 d一次,連續(xù)兩次;生長過程中可配合葉面施肥,葉面肥為: 補鐵:螯合鐵1000倍或綠得快600倍液噴施,5 d 一次,共3次。 微肥:硼鎂肥750倍加鉬酸鈉1000倍液,10 d 一次,共23次。 壯球肥:在摘除花蕾1周內(nèi),用磷酸二氫鉀0.3%0.5%噴施葉面,10 d 一次,共3次。 7.2.6 摘蕾 同6.8。 7.2.7 溫度管理 同6.6。 7.2.8 病蟲害防治 同6.9。 7.3 種球消毒處理 同6.10。 7.4 分級 按GB/T18247.6 百合種球分級標準執(zhí)行。 7.5 包裝與標簽 7.5.1 包裝 DB21/T 25052015 8 包裝草炭1m3加多菌靈500g和代森錳鋅0.5,充分混合,適當灑水,保證含水量約50%。 消毒后的種球分多層裝箱,先用有小孔的塑料袋墊于箱內(nèi),底層草炭約1.5 cm厚,一層泥炭一層種球,要求種球與種球之間盡量不接觸,用草炭隔開,表層草炭1.5 cm2 cm厚,將塑料袋口包嚴實,在包口前于內(nèi)側(cè)貼標簽,卡好木板。 7.5.2 標簽 采用雙標簽管理,即塑料筐側(cè)一份標簽,塑料袋內(nèi)一份標簽;標明品種中文名稱、拉丁學名、等級規(guī)格、數(shù)量、日期、生產(chǎn)單位、產(chǎn)地。 7.6 貯藏 采用分段降溫的方法,逐漸降低溫度。首先溫度10 ,濕度70%80%處理1周;然后下調(diào)溫度至5 ,濕度不變處理2周;最后溫度下調(diào)至2,濕度不變。經(jīng)冷藏處理至8周后,即可出庫作商品切花種球;如果不需馬上種植,則需將溫度下調(diào)到-1.5 ,可以長期凍藏保存。 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