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無公害菜豆生產(chǎn)技術(shù)規(guī)程(2010)(山東省).pdf
日光溫室無公害菜豆生產(chǎn)技術(shù)規(guī)程(2010) 1、保護設(shè)施 應(yīng)建造結(jié)構(gòu)合理、性能優(yōu)良、適合當?shù)貤l件的日光溫室,如山東 IV、(壽光)型。 2、栽培季節(jié) 一般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播種, 11 月下旬開始收獲,采收期 5 6 個月。 3、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抗病、耐弱光、結(jié)莢節(jié)位低、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商品性好的品種。 4、育苗 ( 1)育苗設(shè)施。選用日光溫室、大棚、陽畦、溫床等設(shè)施育苗。夏秋季育苗應(yīng)配有防蟲、防雨、遮陽設(shè)施;有條件的可采用工廠化穴盤育苗。 ( 2)營養(yǎng)土配制。育苗營養(yǎng)土要求 pH5.5 7.5,用肥沃大田土 6 份,腐熟圈肥 4 份,混合拍細過篩。每方營養(yǎng)土加腐熟有機肥 15 公斤、過磷酸鈣 2 公斤、氮磷鉀三元復(fù)合肥( 15-15-15) 1 公斤、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 克,充分混合均勻。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或紙袋中。裝土后營養(yǎng)缽密排在苗床上。工廠化穴盤育苗選用商品基質(zhì)。 ( 3)用種量。每畝栽培面積的用種量為 2.5 3 公斤。 ( 4)種子處理。 精選種子。選擇有光澤、籽粒飽滿、無病斑、無蟲傷、無霉變的種子。播種前曬種 12 天,以提高發(fā)芽勢 和發(fā)芽整齊度。 浸種催芽。將選好的種子放入 55的溫水中,不斷攪拌,保持 15 分鐘后,浸泡 12 小時,然后撈出進行催芽。催芽采用濕土,即將育苗盒底先鋪一層薄膜,在上面撒 5 6厘米厚的細土,用水淋濕,將種子均勻地播在細土上,再覆蓋 1 2 厘米細土,然后蓋一層薄膜保溫保濕。在 20 25條件下,約 3 天可出芽。 ( 5)播種。芽長 1 厘米左右時播種,每缽播 23 粒發(fā)芽的種子。播種后苗床覆蓋塑料薄膜。優(yōu)質(zhì)基質(zhì)育苗的每穴點 2 3 粒種子。播后蓋細土 2 厘米。 ( 6)苗床管理。 溫度。播種后應(yīng)保持 25左右的溫度, 出苗后降到白天 20 23, 夜間 13 15。第一片真葉展開至定植前 7 10 天,白天溫度保持在 20 25, 夜間 15 18。定植前 7天,白天溫度降至 20左右 ,夜間 10左右,并控制澆水。 水分。苗期一般不澆水,可視墑情,幼苗出土后澆一次齊苗水,以后適當控制澆水。 煉苗。育苗移栽的菜豆,在定植前 5 天降溫、通風、控水煉苗。 定植苗標準。子葉完好,莖粗壯,無病蟲害。一對基生葉和一個展開復(fù)葉,株高 1520 厘米,葉色綠。 5、整地、施肥、作畦 定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4 5 方,配合施用氮磷鉀三元復(fù)合肥( 15-15-15) 35 50 公斤。將肥料撒勻,深翻 25 厘米,耙細整平后南北向起壟,大行距70 75 厘米,小行距 5055 厘米,壟高 20 厘米。起壟后溫室扣薄膜,高溫悶棚 5 7 天。 6、定植 選晴天栽植。穴距 30 厘米,每穴栽雙株,每畝栽植 6800 7400 株。開溝澆水穩(wěn)苗栽植,或采用開穴點澆水栽植。 7、定植后管理 ( 1)前期。定植緩苗后,適當控制澆水,并進行中耕,控制莖葉生長,促進根系生長。為促進菜豆花芽分化,白天保持棚內(nèi)氣溫 20 25,夜間 12 15。白天氣溫超過 28時及時放風。 ( 2)抽蔓期。抽蔓期追施一次速效氮素化肥,每畝追施磷酸二銨 10 15 公斤,追肥后澆一次水,并配合進行中耕。接近開花時要控制澆水。為防止菜豆莖蔓互相纏繞和倒伏,要及時搭架和吊蔓。 ( 3)開花結(jié)莢期。前期維持白天棚內(nèi)氣溫 20 27,夜間 1518 ,草苫早揭晚蓋,盡量使植株多見光,延長見光時間。當嫩莢坐住后,結(jié)合澆攻莢水,每畝開淺溝施氮磷鉀三元復(fù)合肥( 15-15-15) 3540 公斤,適當培土扶壟后覆蓋地膜。 每采收 1 2 次,追施一次速效肥,每畝可追施磷酸二銨或氮磷鉀三元復(fù)合肥( 15-15-15)20 公斤,追肥后隨即澆水。深冬季節(jié),草苫適當晚揭早蓋。室內(nèi)濕度大時,可于晴天揭苫后隨即放風 30 40 分鐘。連續(xù)陰天時,可晚揭苫、早蓋苫。大雪天,在清理積雪后午前揭苫,午后早蓋苫。室內(nèi)溫度達 30時開始放風,25 時關(guān)通風口。 8、病蟲害防治 ( 1)防治原則。按照“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xué)防治為輔。 ( 2)主要病蟲害。銹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蚜蟲、粉虱、豆莢螟、茶黃螨、潛葉蠅。 ( 3)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病性、適應(yīng)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實行 3 年以上的輪作;勤除雜草;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培育壯苗,合理澆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提高植株抗性。 ( 4)物理防治。溫室內(nèi)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害蟲,每畝懸掛 20厘米× 30 厘米的黃板 30 40 塊,懸掛高度與植株頂部持平或高出 5 10 厘米。 ( 5)生物防治??捎?1%的武夷霉素水劑 150 200 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可用 0.15%梧寧霉素(四霉素)可濕性粉劑 3000 4000 倍液,或 100 萬單位新植霉 素粉劑 3000 倍液,噴霧防治細菌性病害??捎?1.8%阿維菌素乳油 10002000 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蚜蟲;用 Bt( 200 國際單位 /毫克)乳劑 200 倍液,或 0.6%苦參堿水劑 1000 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煙青蟲;用 10%的瀏陽霉素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 1%苦參堿水劑 600倍液,噴霧防治螨類害蟲。 ( 6)化學(xué)防治。 農(nóng)藥使用原則。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和國家規(guī)定在無公害食品蔬菜生產(chǎn)上禁止使用的農(nóng)藥。交替使用農(nóng)藥,并嚴格按照農(nóng)藥安全使用間隔期用藥。 銹病。在發(fā)病初期,用 40%氟 硅唑乳油 6000 8000 倍液,或 43%戊唑醇懸浮劑3000 40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世高) 2000 3000 倍液,或 25%嘧菌酯懸浮劑 1500 2000 倍液,噴霧防治。 疫病。發(fā)病初期,可用 18.7%的烯酰·吡唑酯(凱特)水分散粒劑 600800 倍液,或 60%吡唑醚菌酯(百泰)水分散粒劑 1000 1500 倍液,或 20%噻菌銅懸浮劑 500 倍液, 68.5%氟吡菌胺·雙霉威鹽酸鹽(銀發(fā)利)懸浮劑 1000 1500 倍液,噴霧防治。 灰霉病。可用 25%嘧菌酯懸浮劑 1500 2000 倍 液,或 40%嘧霉胺懸浮劑 1000 倍液,或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1000 1500 倍液,噴霧防治。 炭疽病??捎?55%氟硅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或用 25%咪鮮胺乳油 1500倍液,噴霧防治。 蚜蟲??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250030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500 3000 倍液,或 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 10002000 倍液,噴霧防治。 豆莢螟。在幼蟲期,每畝用 5氟蟲氰(銳勁特)懸浮劑 1520 克,兌水噴霧防治。也可用 5%定蟲隆(抑太保)乳油 2000 4000 倍液,或 20%氟蟲雙酰胺懸浮劑水分散粒劑 1000 1500 倍液,或 5%的氟蟲脲乳油 1500 2000 倍液,或 5%定蟲隆乳油 10002000 倍液噴霧防治。重點部位是花蕾、花朵和嫩莢。 茶黃螨??捎?40%四螨嗪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植株上部的嫩葉背面、嫩莖、花朵和嫩莢。 潛葉蠅。可用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2500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或氰戊菊脂乳油 2000 3000 倍液,噴霧防治。 9、采收 果莢達到商品要求時,種子尚未明顯膨大為采收適期,注意防止采摘時損傷幼莢。 備注:本規(guī)程摘編于 DB37/T 480-2010日光溫室無公害菜豆生產(chǎn)技術(shù)規(gu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