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黃瓜水肥一體化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2012)(山東省).pdf
日光溫室黃瓜水肥一體化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2012) 一、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又稱微灌施肥,是借助微灌系統(tǒng),將微灌和施肥結合,以微灌系統(tǒng)中的水為載體,在灌溉的同時進行施肥,實現(xiàn)水和肥一體化利用和管理,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優(yōu)化的組合狀態(tài)供應給作物吸收利用。 二、微灌 微灌是利用微灌設備組裝成微灌系統(tǒng),將有壓水輸送分配到田間,通過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種局部灌水技術。 三、水肥一體化技術要求 1.微灌施肥系統(tǒng)組成。微灌施肥系統(tǒng)由水源、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wǎng)、灌水器 4 部分組成。 2.水源。包括地下水、庫水、河水等。 3.首部樞紐。首部樞紐包括水泵、過濾器、施肥器、控制設備和儀表等。 4.水泵。根據(jù)水源狀況及灌溉面積選用適宜的水泵種類和合適的功率。對于供水量需要調(diào)蓄或含沙量較大的水源,常要修建蓄水池。 5.過濾器。地下水作為灌溉水源一般選用篩網(wǎng)過濾器、疊片過濾器。過濾器尺寸根據(jù)棚內(nèi)滴灌管的總流量來確定。單棚宜采用直徑 3.3 厘米或 5 厘米過濾器。 6.施肥器。施肥器有壓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注入器、注入泵和開敞式廢料池。單棚宜采用 30 升施肥罐、直徑 4 厘米文丘里注入器。 7.控制設備和儀表。系統(tǒng)中應安裝閥門、流量和壓力調(diào)節(jié)器、流量表或水表、壓力表、安全閥、進排氣閥等。 8.輸配水管網(wǎng)。輸配水管網(wǎng)是按照系統(tǒng)設計,由干管、支管和毛管組成。棚內(nèi)由支管和毛管組成,支管和毛管采用 PE 軟管,支管壁厚 2 2.5 毫米,直徑為 32 毫米或 40 毫米。毛管壁厚 0.2 1.1 毫米,直徑為 816 毫米。 9.灌水器。灌水器采用內(nèi)鑲式滴灌帶或薄壁滴灌帶。流量為 1 3 升 /小時,滴頭間距為20 40 厘米。 10.肥料選擇 ( 1)微灌施肥專用肥料。根據(jù)作物生育期選擇不同配方的微灌施肥專用肥料。 ( 2)常規(guī)肥料。尿素、硫酸銨、硝酸鈣、硝酸銨鈣、磷酸一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硝酸鉀等。 ( 3)水溶肥料。預溶解過濾后施用。 11.微灌施肥系統(tǒng)使用 ( 1)使用前沖刷管道。使用前,用清水沖洗管道。 ( 2)施肥后沖刷管道。施肥后,用清水繼續(xù)灌溉 15 分鐘。 12.系統(tǒng)維護。每 30 天清洗肥料罐一次,并依次打開各個末端堵頭,使用高壓水流沖洗主、支管道。按設備說明書要求保養(yǎng)注肥泵。灌溉施肥過程中,若供水中斷,應盡快關閉施肥裝置進水管閥門,防止含肥料溶液倒流。大型過濾器的壓力表出口讀數(shù)低于進口壓力0.6 1 個大氣壓時清洗過濾器。小型過濾器每 30 天清洗 1 次。 四、栽培管理 1.種子。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優(yōu)質高產(chǎn)的品種。 2.育苗 ( 1)育苗方式。采用黃瓜頂芽插接技術嫁接育苗。以黃瓜作接穗,平盤育苗;白籽南瓜 做砧木,穴盤育苗。黃瓜籽較砧木籽提前 10 12 天進行種子處理、播種。 ( 2)種子處理 a.浸種。瓜籽、砧木籽均采用溫湯浸種的方法:播種前將種子放入 55 60的熱水中,并不停地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水溫降到 30時停止攪拌,黃瓜籽浸泡 34 小時;砧木籽浸泡 10 12 小時。后用 10%磷酸三鈉浸種 10 20 分鐘后撈出,再用清水沖洗 2 3次。 b.催芽。經(jīng)浸泡消毒后的黃瓜籽、砧木籽撈出,控出多余的水分。黃瓜籽晾至種子離散;砧木籽晾至種皮發(fā)干,再用干凈的濕布包好,分別放在 28 30的環(huán)境下催芽,其間每天翻動 1 2 次,待有 70%以上的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 ( 3)育苗盤 。穴盤選用外形大小為 54.9 厘米× 27.8 厘米, 50 孔;平盤選用外形大小為 54 厘米× 26 厘米。 ( 4)營養(yǎng)土配制。肥沃田園土 60%,腐熟廄肥 40%,過篩混合。按每立方米加入尿素和硫酸鉀各 0.5 公斤,磷酸二銨 2 公斤,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 克,拌勻。 ( 5)播種及苗期管理。黃瓜籽 9 月中旬10 月上旬播種。每種植畝用黃瓜籽 100120 克,砧木籽 800 1000 克。黃瓜籽平盤直播,營養(yǎng)土要事先濕透,播種要均勻。砧木籽穴盤點播,播種前將育苗營養(yǎng)土裝入穴盤,振動沉實,澆透水,將砧木籽播于穴盤,每穴1 粒,覆蓋營養(yǎng)土 1 厘米,噴水覆膜。 播種后,幼苗出土前白天溫度保持在 25 30,夜間在 16 20;幼苗出土至第一片真葉展開,白天溫度保持在 24 28,夜間在 15 17。 ( 6)嫁接。砧木籽子葉全部展開為嫁接適期。采用黃瓜頂芽插接技術嫁接。嫁接后,用新地膜覆蓋嚴,以防嫁接苗感病和失水萎蔫。 ( 7)嫁接后管理。嫁接后 3 天內(nèi)苗床不放風、不見光。苗床氣溫白天保持在 25 28,夜間 18 20;空氣濕度保持 90% 95%。 3 天后視苗情,以不萎蔫為度進行短時間少量放風,以后逐漸加大放風量。一周后接口愈合, 即可逐漸揭去草苫,并開始大放風,床溫指標為白天 22 26,夜間 13 16。若床溫低于 13應加蓋草苫。 3.定植 ( 1)幼苗定植標準。嫁接后 10 12 天,幼苗 1 葉 1 心、生長健壯、子葉完好、葉色濃綠、根系發(fā)達、無病 蟲害 。 ( 2)整地施肥。每畝基施腐熟有機肥料 6000 8000 公斤,氮磷鉀復合肥 50 公斤,硫酸鋅 1.0 公斤、 硼砂 0.5 公斤,整地前撒施。深翻 25 30 厘米,旋耕耙平。 ( 3)定植方法及密度。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 80 厘米,小行行距 60 厘米。根據(jù)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及栽培習慣確定株距,一般每畝定植 2800 3000 株。 4.田間管理 ( 1)溫度。緩苗后至結瓜前,以煉苗為主,多次中耕。白天溫度保持在 25 28,夜間在 12 15,中午前后不要超過 30。進入結瓜期,注意保溫控濕。白天溫度保持在25 30,超過 30注意放風;夜間在 12 18。結瓜盛期,要重視放風,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溫濕度,白天溫度保持在 2830 ,夜間在 13 18,溫度過高時可通腰風和前后窗放風。當夜間室外最低溫度達 15以上時,不再蓋草苫,可晝夜放風。 ( 2)光照。采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膜,保持膜面清潔。揭、蓋草苫的適宜時間,晴天以陽光照到采光棚面為準,陰天以揭開草苫后室內(nèi)氣溫無明顯下降為準。深冬季節(jié),草苫可適當晚揭早蓋。日光溫室后部設置反光膜,盡量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 ( 3)空氣濕度。根據(jù)黃瓜不同生育階段對濕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定植期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 80% 90%、開花結瓜期為 70%85% 。 ( 4)整枝。用尼龍繩吊蔓 ,根據(jù)長勢及時落蔓;主蔓結瓜,側枝留 1 瓜 1 葉摘心;及時打掉病葉、老葉、畸形瓜。 ( 5)水肥管理 a.緩苗期。定植時灌溉 1 次,每畝用水量約 30 立方米。 b.初花期。該期 25 30 天,灌溉周期 15 16 天,共灌溉 2 次。每次畝用水量 12 立方米;第 2 次澆水時每畝用氮磷鉀復合肥 (15-15-15)10 15 公斤。 c.結瓜初期。該期 6070 天,灌溉周期 12 13 天,共灌溉 5 次。每次畝用水量 9 立方米,每畝施用氮磷鉀復合肥 10 15 公斤。 d.結瓜中前期。該期 55 65 天,灌溉周期 7 8 天,共灌溉 8 次。每次畝用水量 10立方米。每畝施用氮磷鉀復合肥 10 公斤左右。 e.結瓜中后期。該期 45 55 天,灌溉周期 6 7 天,共灌溉 8 次。每次畝用水量 11立方米,每畝施用氮磷鉀復合肥 810 公斤。 f.結瓜末期。該期為采收結束前 38 40 天。灌溉周期 5 6 天,共灌溉 7 次。每次畝用水量 12 立方米,每畝尿素 10 公斤。 五、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蟲害??菸 ⑺共?、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 2.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堅持“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3.農(nóng)業(yè)防治。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通過放風、增強覆蓋、輔助加溫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溫濕度,避免生理性病害發(fā)生;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清潔棚室,降低病蟲基數(shù);及時摘除病葉、病果,集中銷毀。 4.物理防治。通風口處增設防蟲網(wǎng),以 40 目防蟲網(wǎng)為宜;棚內(nèi)懸掛黃色誘殺板誘殺白粉虱、蚜蟲、美洲斑潛蠅等對黃色有趨向性的害蟲,每畝 3040 塊。 5.生物 防治。保護捕食螨、草蛉和瓢蟲等自然昆蟲天敵。 6.化學防治 ( 1)枯萎病。發(fā)病初期,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靈 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 0.25 公斤藥液。 ( 2)霜霉病。 25%嘧菌酯 1500 倍液或 72%霜脲氰·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噴霧。 ( 3)灰霉病。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 50%異菌脲 1000 倍液噴霧。 ( 4)疫病和炭疽病。 25%嘧菌酯 1000 倍液噴霧。 ( 5)白粉病。發(fā)病初期可用 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 2000 倍液,或 40氟硅唑乳油 1500 倍液噴霧,每 7 天噴一次,連續(xù)噴 2 3 次。 ( 6)蔓枯病。發(fā)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噴霧。 ( 7)蚜蟲。每畝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10 克兌適量水噴霧。 ( 8)白粉虱、美洲斑潛蠅。 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 2500 倍液噴霧或 10氯戊菊酯煙熏劑每畝 500 克熏蒸,兼治蚜蟲、美洲斑潛蠅等害蟲。 六、采收 及時分批采收,確保商品瓜品質,促進后期果實膨大。 備注:本規(guī)程摘編于 DB37/T1850-2011日光溫室黃瓜水肥一體化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