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綠粗羊角椒新品種海豐104的選育.pdf
<p>8 2018.1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品種選育 1 選育過程 海豐 104是以“N1336-2”為母本, “N1369- 4”為父本配制的早熟粗羊角椒一代雜種。母本 “N1336-2”是 2011年通過引進國內設施栽培主栽 品種“37-74”羊角椒品種并進行花藥培養(yǎng),于翌年 淺綠粗羊角椒新品種海豐 104 的選育 張樹根 1邢永萍 2張軍民 1鄧曉梅 1張 秦 1王振泉 2李春玲 1* (1. 北京市海淀區(qū)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實驗室, 北京 100091; 2. 北京?;ㄉ锟萍加邢薰荆?北京 100091) 摘 要 海豐 104是以“N1336-2”為母本, “N1369-4”為父本配制的早熟粗羊角椒雜交一代。其主要植 物學特性為:始花節(jié)位 9節(jié),果色淺綠有光澤,果實基部略有皺褶,果實順直,果縱徑 28 32 cm,果橫徑 3.5 4.5 cm,單果質量 100 140 g,辣味中等,果肉脆,角質層較薄,口感佳。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植株 長勢強,株型分枝能力較強,莖粗壯,不易倒伏,連續(xù)坐果能力強。抗 TMV、中抗 CMV和疫病。品種比較試驗 結果表明,前期平均產量為 1 486.70 kg/667 m 2 ,比對照海豐 23號增產 7.75%;平均總產量為 4 821.9 kg/667 m 2 ,比對照海豐 23號增產 10.63%,差異顯著。在不同地區(qū)的生產試驗點中平均總產量為 4 778.6 kg/667 m 2 ,比海豐 23號增產 6.39% 12.45%,平均增產 9.73%。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海豐 104抗 TMV、中抗 CMV和疫病。適合北方保護地春、秋兩季栽培。 關鍵詞 辣椒;花藥培養(yǎng);雜交一代;海豐 104 收稿日期: 2018-01-19 基金項目:果類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北京市創(chuàng)新團隊專項,海淀區(qū)財政專項資金 作者簡介:張樹根,男,農業(yè)推廣研究員,專業(yè)方向為蔬菜育種; Tel: 010-62883936,E-mail: shugen1114sina.com *通信作者:李春玲,農業(yè)推廣研究員,專業(yè)方向為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yǎng); Tel: 010-62882862,E-mail: 13701226182163.com Breeding of a New Hybrid Pepper Variety Haifeng 104 ZHANG Shugen 1XING Yongping 1ZHANG Junmin 1DENG Xiaomei 1ZHANG Qin 1WANG Zhenquan 2LI Chunling 1* (1. Laboratory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of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91, China; 2. Beijing Ha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91, China ) Abstract Haifeng104 is a new early maturity hot pepper F 1hybrid with Horn shape developed by crossing the female parent N1336-2, which was a double haploid line developed by anther culture as with the male parent N1369-4, which was a in-bred line as. The first flower occur at the 9th node. It's fruit is light green in colour, 28 32 cm in length, 3.5 4.5 cm in width, 100 140 g in weight. This variety has strong growth vigor and continuous fruit-set abilityIt is high resistant to TMV and moderate resistant to CMV and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It is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in protected eld in North of China Key words Capsicum annuum L.; anther culture; hybrid; haifeng 104 9 2018.1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品種選育 獲得“甜 B2359”等 16個花培當代植株,通過果 實篩選并嚴格人工授粉自交,再經花培二代株系選 育而成的花培品系。其主要植物學特性為:果實羊 角椒類型,果縱徑 28 32 cm,橫徑 2.5 3.0 cm, 單果質量 80 100 g ,果實順直,果面光滑,果色淺 黃,成熟后果色鮮紅,有光澤,辣味中等,始花節(jié)位 9節(jié)左右,植株長勢較旺,節(jié)間距中等,分枝能力較 強,連續(xù)坐果能力強。父本“N1369-4” 是 2009年從 山東引進一粗牛角椒雜交種 NJ48并與海豐 23號 進行雜交后,經 2010 2013年連續(xù) 4年 7代的單 株自交選育而成的優(yōu)良自交系。該自交系果形為牛 角椒類型,果色亮綠,果肩部略皺,果尖部鈍圓,果 橫徑為 4.5 5.5 cm,縱徑為 31 33 cm,單果質 量 120 140 g,植株長勢較強,展開度中等,節(jié)位 9 10節(jié),葉片較大,連續(xù)坐果能力中等,田間表現(xiàn) 抗病性較強。 2013年上半年以來源于“37-74”羊角椒品種 的多個優(yōu)良花培品系為母本,以自交系“N1369-4” 為父本,在海淀組培室農業(yè)科技園配制雜交組合。 2013年在南繁基地塑料大棚進行田間對比觀察, 組合“N1336-2×N1369-4”在早熟性、果實商品性、 連續(xù)坐果能力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2014 2015年分 別在海淀組培室農業(yè)科技園和云南元江南繁基地 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并于 2015年定名為海豐 104。 2015 2016年在北京、山東、河北、云南等地安排 了海豐 104的生產試驗或試種,適合北方保護地 春、秋兩季栽培。2016年 11月通過北京市種子管 理站組織的農作物品種鑒定 (鑒定編號:京品鑒菜 2016062)。 2 選育結果 2.1 產量 2.1.1 品種比較試驗 2014 2015年分別在海淀 組培室農業(yè)科技園(塑料大棚)和云南元江南繁 基地(大棚)安排了海豐 104的品種比較試驗,以 海豐 23號作為對照,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 重復,每小區(qū)定植 14棵,株行距為 50 cm × 50 cm, 單棵定植。試驗結果表明(表 1) ,海豐 104在兩年 四次的品種比較試驗中,前期平均產量為 1 486.70 kg/667 m 2 ,比對照海豐 23號增產 7.75%;平均總 產量為 4 821.9 kg/667 m 2 ,比對照海豐 23號增產 10.63%,差異顯著。 表 1 2014 2015年海豐 104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分析 年份 栽培地點 方式 品種名 前期產量分析 總產量分析 小區(qū)平均 前期產量/g 折合產量 /(kg/667 m 2 ) 比CK ± 小區(qū)平均 總產量/g 折合產量 /(kg/667 m 2 ) 比CK ± 2014 北京海淀 春大棚 海豐104 7 656.5 1 531.3 25 016.5 5 003.3 海豐23號(CK) 6 950.5 1 390.1 10.16* 22 631.0 4 526.2 10.54* 2014 云南元江 秋大棚 海豐104 7 283.6 1 456.7 23 288.0 4 657.6 海豐23號(CK) 6 793.5 1 358.7 7.21 21 426.5 4 285.3 8.69 2015 北京海淀 春大棚 海豐104 7 433.4 1 486.7 24 269.0 4 853.8 海豐23號(CK) 7 089.6 1 417.9 4.85 21 891.5 4 378.3 10.86* 2015 云南元江 秋大棚 海豐104 7 360.2 1 472.0 23 864.0 4 772.8 海豐23號(CK) 6 760.4 1 352.1 8.87* 21 222.7 4 244.54 12.45* 平均 海豐104 7 433.4 1 486.7 24 109.4 4 821.9 海豐23號(CK) 6 898.5 1 379.7 7.75 21 792.9 4 358.6 10.63 注:*表示與對應的對照差異顯著(=0.05),*表示與對應的對照差異極顯著(=0.01)。 2.1.2 生產試驗 2015 2016年分別在山東青州 (大棚)、山東壽光(溫室)、北京順義(大棚)、北 京大興(溫室) 、北京房山(溫室)等地安排了海 豐 104的生產試驗。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表 2), 海 豐 104在不同地區(qū)的生產試驗點中平均總產量為 4 778.6 kg/667 m 2 ,比對照海豐 23號增產 6.39% 12.45%,平均增產 9.73%。 10 2018.1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品種選育 2.2 抗病性 2015年對海豐 104進行了 CMV、TMV和疫 病 3種辣椒主要病害的苗期接種抗病性鑒定,以海 豐 23號為對照。鑒定結果表明(表 3),海豐 104抗 CMV、疫病、TMV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 31.2、21.3、 17.8,表現(xiàn)為抗 TMV、中抗 CMV和疫病。兩年的品 種比較試驗和多點生產試驗表明,海豐 104的田間 綜合抗病性較強,田間表現(xiàn)為中抗 CMV ,抗 TMV。 表 2 2015 2016年海豐 104的生產試驗結果 年份 品種名 栽培地點 栽培方式 平均總產量/(kg/667 m 2 ) 比CK± 2015 海豐104 山東青州 大棚 5 049.2 9.34 海豐23號(CK) 4 617.7 2015 海豐104 山東壽光 溫室 4 872.2 11.95 海豐23號CK) 4 352.3 2016 海豐104 北京大興 溫室 4 454.9 12.45 海豐23號(CK) 3 961.6 2016 海豐104 北京順義 大棚 4 857.2 8.84 海豐23號(CK) 4 462.5 2016 海豐104 北京房山 溫室 4 659.6 6.39 海豐23號(CK) 4 379.6 平均 海豐104 4 778.6 9.73 海豐23號(CK) 4 354.7 表 3 海豐 104的苗期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 品種名 黃瓜花葉病毒(CMV) 疫病 煙草花葉病毒(TMV) 病情指數(shù) 抗性 病情指數(shù) 抗性 病情指數(shù) 抗性 海豐104 31.2 MR 21.3 MR 17.8 R 海豐23號(CK) 36.5 MR 28.6 MR 19.7 R 注:HR為高抗,MR為中抗,R為抗。CMV病情指數(shù)分級: 高抗15, 15抗30, 30中抗45, 感45; 疫病病情指數(shù)分級: 高抗10,1抗20,20中抗30,感30;TMV病情指數(shù)分級: 高抗10,1抗20,20中抗30, 感30。 3 品種特征特性 海豐 104為粗羊角類型辣椒雜交一代,始花節(jié) 位 9節(jié),果色淺綠有光澤,果實基部略有皺褶,果實 順直,果縱徑 28 32 cm,果橫徑 3.5 4.5 cm,單 果質量 100 140 g,辣味中等,果肉脆,角質層較 薄,口感佳 (表 4)。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植株長 勢強,株型分枝能力較強,莖粗壯,不易倒伏,連續(xù) 坐果能力強。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 海豐 104抗 TMV、中抗 CMV和疫病。適合北方保 護地春、秋兩季栽培。 表 4 海豐 104的品種特性比較 品種名 果縱徑/cm 果橫徑/cm 果形指數(shù) 單果質量/g 果色 始花節(jié)位 海豐104 32.4 3.8 8.6 122.5 淺綠 8-9 海豐23號(CK) 28.3 4.4 6.4 135.3 綠 8-9 4 栽培技術要點 華北地區(qū)采用早春大棚栽培一般于 1月中下 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溫室栽培 7月底 左右育苗,9月初定植。植株生長勢很強,分枝力 強,一般采用單株定植,株行距可適當加大,株距 50 60 cm,行距 60 80 cm??刂七m宜栽培溫度, 白天 25 28,夜間 15 18。 (下轉第 13頁) 13 2018.1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品種選育 份材料完全恢復,表現(xiàn)突出的組合 2個,配組表明 304A一般配合力較強,多數(shù)線辣椒自交系對它的 恢復力較強。 2.5 始花期 304A是早熟類型,始花期早,寶雞市春季 3月 上旬播種后 75 d左右開花。 2.6 抗性 田間種植自然發(fā)病情況調查表明: 304A耐病 毒病和疫病,抗性好,綜合抗性較強。 2.7 繁種量 304A開花較為集中,柱頭突出,易于接受外來 花粉,果實產種籽量較多,單果籽粒數(shù) 100個左右, 繁殖系數(shù)高,繁種每 667 m 2 產量 35 40 kg。 3 不育系304A的利用 3.1 制種 利用 304A、保持系 304B和恢復系實現(xiàn)“三系 配套”, 在大棚網(wǎng)室人工、熊蜂授粉,生產雜交種子。 3.2 選育品種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系 304A與 08-30-4C(恢 復系)雜交選育成新品種寶椒 13號,2015年寶椒 13號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登記。 寶椒 13號維生素 C含量 317.22 mg/100 g,早熟抗 病、產量高,適宜于陜西省辣椒產區(qū)種植。 3.2.1 育苗 播種時間為 3月中上旬,采用坐水撒 播或者點播,每穴均勻點播 4粒。育苗時可在陽畦 搭建小拱棚,同時覆蓋塑料薄膜。定植時間一般在 5 月上中旬。 3.2.2 施肥 5月之前整地并施足有機肥,灌好頭 三水 4 。小麥收獲后于 6月下旬及時培土,7月上 旬每 667 m 2 追施尿素 50 kg +磷酸二銨 50 kg,并進 行培壟。 3.2.3 密度 地膜辣椒栽培,行距 60 cm,株距 30 cm,每穴 1株,每 667 m 2 栽 3 700株左右;麥茬辣椒 栽培,行距 55 cm,株距 26 cm,每穴 1株,每 667 m 2 栽約 4 700株 5 。 參考文獻 1 吳麗君 , 吳智明 . 辣椒雄性不育機理與應用研究 J. 北 方園藝 , 2009 (3): 127130 2 劉金兵 . 甜椒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與分子標記篩選及 敗育的生化特性研究 D. 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 , 2008 3 張海斌 , 周清華 , 譚遠寶 . 小羊角椒三系不育系 903A 的選育 J. 辣椒雜志 , 2011 (2): 1314 4 張雪玲 , 楊雪琴 . 鮮食線辣椒規(guī)?;N植要點 J. 西北 園藝 , 2015 (6): 2627 5 陳建芳 , 張雪平 , 張鳳仙 . 優(yōu)質多抗辣椒新品種濮優(yōu) 602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J. 農業(yè)科技通訊 , 2015 (9): 149150 定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 667 m 2 施腐熟雞糞 5 000 kg 左右、復合肥 30 kg。定植 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防止幼苗徒長。在 門椒坐果前應加強田間管理,防止秧苗徒長影響連 續(xù)坐果性,應適時采收對椒層和門椒層的果實,防 止墜秧,及時去除門椒以下的側枝。在第 1 次果采 收后,要適當補充追肥,以后每隔 7 d 左右隨水補施 少量氮肥和追施水溶性肥料,每次每 667 m 2 施尿素 10 kg、高效水溶性肥 20 kg。注意定植后病蟲害的綜 合防治尤其是病毒病的前期預防,在保證正常生長 溫度的前提下適時通風并輔助藥劑防治,降低設施 內的濕度,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其他可參照辣椒栽 培的常規(guī)管理。 (上接第 10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