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pdf

  • 資源ID:5038       資源大?。?span id="ruqmetr" class="font-tahoma">1.34MB        全文頁數(shù):3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pdf

<p>云南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冬暖夏涼,有種植 冬春早熟大蒜的優(yōu)良氣候條件和種植傳統(tǒng)。近幾年 來,大理州常年大蒜種植面積約有2萬hm 2 (30萬 畝)左右,主栽品種為溫江紅七星,另外還種植河 南杞縣大白蒜、彌渡紅皮蒜、永平白皮蒜、成都二 水早、四川彭縣早熟蒜和金堂早蒜等品種。在20 世紀8090年代,大蒜葉枯病曾大面積發(fā)生,成 為大蒜生產中的毀滅性病害。近幾年來隨著大蒜種 植年限的延長,大蒜白腐病嚴重暴發(fā),現(xiàn)已上升為 大理州大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主要發(fā)生區(qū)域為大 理市、彌渡縣、洱源縣等大蒜主產區(qū),發(fā)生面積0.5 萬hm 2 (7.5萬畝)左右,病害造成的損失一般在 10%60%,發(fā)病嚴重的植株直接枯死,蒜田絕收。 為了有效防控大蒜白腐病,從2014年8月開始, 筆者對大蒜白腐病田間發(fā)病癥狀、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 發(fā)生原因等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并提出了綜合防治 &nbsp;措施。 1 發(fā)病癥狀 大蒜播種后,帶菌蒜種萌發(fā)時在表皮下產生 白色菌絲,發(fā)病嚴重時造成蒜種不發(fā)芽,不發(fā)根, 直至蒜種表面產生水漬狀凹陷病斑,最后蒜種軟化 腐爛,表面產生大量白色菌絲;大蒜苗期受病菌侵 染,長勢很差,病斑從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展, 病株很容易從土壤中拔出,根系也腐爛軟化,根部 及腐爛的鱗莖表面產生大量白色菌絲;12月中下 旬至翌年2月,本地大蒜進入蒜薹伸長期和鱗莖膨 大期,大量植株易出現(xiàn)葉片變黃和死苗現(xiàn)象。 大蒜植株生長前期發(fā)病部位有水漬狀病斑和少 量白色菌絲,生長中后期(蒜薹伸長期、鱗莖膨大 期和成熟期)發(fā)病部位產生大量濃密絨毛狀的白色 菌絲和黑色球狀菌核,菌核直徑0.10.2 mm,發(fā) 病嚴重時鱗莖腐爛,失去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植 株葉片從下部往上部逐漸變黃枯死。 2 大蒜白腐病田間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 2.1 病原菌 經云南農業(yè)大學植物病理重點實驗 室鑒定,該病病原菌為白腐小核菌( Sclerotium &nbsp;cepivorum Berk.) ,屬真菌界子囊菌門,病害主要 通過種子和土壤傳播。經觀察,在大理州菌絲生長 的適宜溫度為1022 ,菌核在827 范圍內 均可萌發(fā),但對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的要求相對高 些,只有在空氣濕度達到100%或蒜田土壤灌水時 才能萌發(fā)(呂佩珂 等,2013) ,在本地菌核形成的 溫度為815 ;根據(jù)大理州氣象局資料,秋、 冬、春季大理州大蒜生長期多年的平均溫度為:9 月20.4 、10月16.6 、11月12.7 、12月9.6 、 1月9.3 、2月11.1 、3月16.1 ,氣候條件 非常適合大蒜白腐病菌的菌絲生長、菌核形成和 &nbsp;萌發(fā)。 2.2 傳播途徑 大理州大蒜生長期主要在9月至 翌年3月,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溝埂邊 楊德良,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試驗示 范推廣工作,電話:0872-2286006,E-mail:dllhzb163.com &nbsp; 收稿日期:2018-03-20;接受日期:2018-04-03 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 楊德良 1馬 艷 1楊學東 2吳國云 3茶菊青 2劉黃忠 2楊 俐 2吳富菊 2 ( 1 大理州植保植檢站,云南大理 671000; 2 大理市植保植檢站,云南大理 671000; 3 大理市灣橋鎮(zhèn)農業(yè)綜 合服務中心,大理灣橋 671008) 近幾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地大蒜主產區(qū) 嚴重發(fā)生,主產區(qū)之間相互引種是該病暴發(fā)的 主要因素,缺少抗病品種、多年連作、大水 漫灌等均導致了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的蔓延發(fā) 展。實施大面積水旱輪作、清除田間病株殘 體,再結合藥劑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減輕大 蒜白腐病的為害。 &nbsp;92 &nbsp;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nbsp;92 &nbsp; 栽培管理 中 國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2018(5):92 - 94 的病株殘體內越夏;秋季大蒜播種出苗后,田間病 株殘體上的菌核萌發(fā)后產生菌絲,借雨水或灌溉水 傳播,從大蒜根部侵入植株;在同一塊蒜田中,從 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開始,逐步成塊、成片蔓延發(fā)展,直 至整塊田發(fā)病。大蒜白腐病病菌遠距離傳播主要靠 帶菌蒜種傳播,這也是全國大蒜產區(qū)之間相互調種 引起該病相繼大發(fā)生的原因。大理州每年從四川溫 江等地調入蒜種,如溫江紅七星等,同時病菌隨之 帶入,導致大蒜白腐病呈逐年加重發(fā)生的趨勢。 2.3 田間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 大理州大蒜播種期是8 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收獲時間主要在翌年13 月?,F(xiàn)以溫江紅七星的生長期為例,說明大蒜白腐 病在田間的發(fā)生規(guī)律。 大蒜播種后至苗期,白腐病一般不發(fā)生或發(fā) 生較輕,10月下旬大蒜進入花芽和鱗芽分化期, 采取施肥和灌水措施后開始發(fā)病,11月上旬田間 有發(fā)病植株出現(xiàn),癥狀表現(xiàn)為下部葉片變黃;11 月中下旬大蒜進入蒜薹伸長期,再次施肥灌水后 1015 d(天) ,即在12月上中旬,田間出現(xiàn)大量 發(fā)病植株,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大蒜白腐病進 入發(fā)病高峰期,植株莖基部和鱗莖上的發(fā)病部位產 生大量白色菌絲和黑色球狀菌核;發(fā)病嚴重的植株 黃化枯死,鱗莖腐爛,產生大量的病株殘體,成為 下一季大蒜白腐病的主要菌源,本地大蒜白腐病病 菌在冬季不存在越冬休眠情況。在大蒜進入鱗莖膨 大期或成熟期的23月,發(fā)病嚴重的植株已基本 死亡,不發(fā)病植株能正常生長,直至成熟。 另外,通過大量的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即使品種不 同,播種期不同,但是大蒜白腐病的田間發(fā)生消長 規(guī)律基本一致,一般在大蒜花芽和鱗芽分化期開始 發(fā)病,到蒜薹伸長期進入發(fā)病高峰期,在抽薹期和 鱗莖膨大期,田間出現(xiàn)大量枯死植株,鱗莖腐爛, 上面密生大量白色菌絲和黑色球狀菌核,即蒜薹伸 長期就是發(fā)病高峰期。 3 大蒜白腐病重發(fā)生原因分析 3.1 品種抗病性差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 在大理市大理鎮(zhèn)陽河村進行了大蒜品種抗大蒜白腐 病田間觀察試驗,試驗地為大蒜重茬地且白腐病發(fā) 病嚴重,供試品種為四川溫江紅七星(紅皮蒜種)、 山東大白蒜(實際為河南杞縣大蒜)、彌渡紅皮蒜、 永平白皮蒜、成都二水早、四川彭縣早熟蒜和金堂 早蒜等7個品種。結果表明,7個品種在蒜薹伸長 期、鱗莖膨大期和成熟期均發(fā)病嚴重,無抗病品種; 另據(jù)連續(xù)多年田間大面積調查結果,不同品種大蒜 發(fā)病的輕重主要取決于田塊種植年限、輪作情況及 栽培管理技術等因素。 3.2 田間管理粗放 21世紀以后,隨著大理州大 量從四川溫江、山東金鄉(xiāng)等地引進蒜種,帶菌蒜種 也隨之引入,引起了大蒜白腐病在本地發(fā)生蔓延; 該病是典型的土傳和種傳病害,開始發(fā)生時沒有引 起蒜農的重視,蒜農一般將發(fā)病植株(群眾熟稱黑 蒜)直接拔起,隨意丟在田間地頭和溝埂邊上,隨 著時間的推移和蒜田種植年限的增加,田間病株殘 體上的病原菌累積量也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近幾 年大理州大蒜常年種植區(qū)大蒜白腐病的嚴重發(fā)生。 3.3 未實施大面積的水旱輪作 2016年1月上旬 對洱源縣右所鎮(zhèn)團結村、梅和村的大蒜白腐病發(fā)病 情況進行調查,品種為溫江紅七星,每村調查20 塊蒜田。在水稻與大蒜輪作區(qū),大蒜正值抽薹初 期,發(fā)病田塊有18塊,病株率均在3.5%以下, 發(fā)病較輕;在大蒜與玉米制種田輪作區(qū),病田率為 100%,病株率為36.8%。由此可見,水旱輪作能 有效減輕白腐病的發(fā)生,而旱旱輪作效果甚微。這 是因為大蒜白腐病病菌的菌核在漬水條件下可存活 90 d(天),超過90 d(天)菌核失去萌發(fā)能力,而 在干燥條件下可存活34 a(年) (梁靜和程智慧, 2010)。 3.4 大水漫灌 大理市灣橋鎮(zhèn)是大蒜主產區(qū),已種 植大蒜幾十年,目前大蒜白腐病發(fā)生嚴重,除了連 作和病株殘體隨意丟棄外,大水漫灌是一個重要因 素。根據(jù)當?shù)胤N植習慣,在大蒜花芽和鱗芽分化期、 蒜薹伸長期要進行施肥和灌水,灌水的方式是從上 部田塊開始逐漸向下部田塊進行灌溉,病原菌通過 水肥傳播,即使進行水旱輪作,病害同樣得不到有 效控制。2018年2月28日對相連的兩塊地進行調 查,上塊旱旱輪作田,前作為玉米,后作大蒜已種 植多年,白腐病的病株率68.3%,病情指數(shù)57.2; 下塊水旱輪作田,前作為水稻,后作為大蒜,也已 連續(xù)種植多年,田間白腐病病株率45.6%,病情指 數(shù)38.2,發(fā)病同樣較嚴重;因此,在大水漫灌的情 況下,水旱輪作必須是成片大面積的輪作,否則即 使是水旱輪作也難以有效控制該病的發(fā)生。 &nbsp;93 &nbsp;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nbsp;93 &nbsp; 栽培管理 中 國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4 綜合防治措施 4.1 實施輪作 輪作是預防大蒜白腐病發(fā)生的最 有效措施。水旱輪作:在大春(59月)種植水稻, 小春(9月至翌年4月)種植大蒜,常年大面積成 片種植的輪作區(qū)可以每年如此輪作。旱旱輪作:在 大春種植玉米,小春種植大蒜的旱旱輪作區(qū),或大 蒜白腐病的重病區(qū)、常發(fā)區(qū)、實施小規(guī)模分散種植 的水旱輪作區(qū),實行34 a(年)的間隔期再種植 大蒜。 4.2 清除病株殘體 田間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時及時拔 除,收獲大蒜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進行深埋或燒 毀,不能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或溝埂邊,以盡量減 少白腐病菌菌絲體和菌核的生存環(huán)境,減輕下一季 的病菌來源。 4.3 科學灌水 選擇干凈水源,分塊分區(qū)域進行 灌溉,在白腐病的重病區(qū)不能進行大水漫灌,以減 少病菌傳播。 4.4 合理施肥 每667 m 2 施腐熟有機肥2 500 kg 作底肥,播種時施用硫酸鉀10 kg、普通過磷酸鈣 20 kg、尿素5 kg作種肥,在大蒜有56片葉的花 芽和鱗芽分化期追施尿素15 kg,78葉時的蒜薹 伸長期追施尿素20 kg,以促進大蒜正常生長,提 高植株抗病能力。 4.5 藥劑防治 經過多年的田間試驗,目前對大 蒜白腐病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多抗霉素、菌核凈 和乙烯菌核利(農利靈) 。拌種:使用10%多抗霉 素可濕性粉劑200 g兌水5 kg,用手動噴霧器均勻 噴在100 kg的蒜種上(蒜種可放在背陰處的地膜 上) ,堆悶8 h(小時)以上,晾干后播種;生長期 預防:在大蒜有56片葉時的花芽和鱗芽分化期 開始噴藥,可選用下列藥劑之一噴霧防治:10%多 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50 g,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 劑100 g,或50%乙烯菌核利(農利靈)可濕性粉 劑100 g,每667 m 2 兌水60 kg,每隔10 d(天)噴 1次,連續(xù)噴34次,噴藥時重點噴在植株中下部, 以提高防效。上述藥劑對大蒜植株安全,對白腐病 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梁靜,程智慧2010大蒜白腐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進展中國蔬 菜,(14):13-18 呂佩珂,蘇慧蘭,李秀英2013蔥姜蒜薯芋類蔬菜病蟲害診治原 色圖鑒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洪山菜薹,紫菜薹的珍稀品種,俗稱“大股子” ,因其原產于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一帶而得名。其莖肥葉嫩,色 香味美。清代的武昌縣志、漢陽縣志中有洪山紫菜薹“味尤佳,它處皆不及”之類的記載。 洪山菜薹在唐代已經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曾被封為“金殿玉菜” 。洪山菜薹與 武昌魚齊名,為楚天菜肴中兩種名菜,楚人贊譽為“絕代雙驕” 。 公元221年,割據(jù)江東的孫權自公安遷鄂(今鄂州) ,取“武而昌”之意,改“鄂”為“武昌” 。一日,孫權偕母 親吳國太等一行出城游玩,途經東山(洪山) ,當?shù)毓賳T置酒相迎,席間杯盞交錯,賓主盡興。吳國太對一盤紫色菜肴 贊不絕口,夸其甜脆清香,它處所不及。自此以后,每逢洪山菜薹上市季節(jié),孫權必派人來索取,以供吳國太食用。 公元229年遷都建業(yè)(今南京)后,孫權命地方官員每年將洪山菜薹運至建業(yè),直到吳國太過世。孫權孝順母親一事 在洪山引為美談,洪山菜薹因此又被世人稱之為“孝子菜”。 歷來有人想在洪山以外種植紅菜薹,盡管可以生長,但味道遠遠不及。王徒心續(xù)漢口絲談上有關于移植的記載: “光緒初,合肥李瀚章(李鴻章之兄)督湖廣, 酷嗜此品,覓種植于鄉(xiāng),則遠不及。乃掘洪山土,船載以歸,然味道差矣!”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5年12月31日起對洪山菜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洪山菜薹地理標志產品 保護范圍為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洪山鄉(xiāng)、九峰鄉(xiāng)、花山鎮(zhèn)等3個鄉(xiāng)鎮(zhèn)所轄行政區(qū)域。張德純(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武漢洪山菜薹 · 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 &nbsp;94 &nbsp;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nbsp;94 &nbsp; 栽培管理 中 國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p>

注意事項

本文(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