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地區(qū)大棚黃瓜霜霉病防治技術研究.pdf
<p>-54- 駐馬店地區(qū)大棚黃瓜霜霉病防治技術研究 廖書榮,王合松 (駐馬店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摘 要:60% 氟嗎啉防治黃瓜霜霉病技術研究試驗結果表明:田間使用60% 氟嗎啉WDG 40 g/667 m 2 , 可有效防治黃瓜霜霉病的危害,最佳使用時期為發(fā)病初期。 關鍵詞:60% 氟嗎啉WDG;黃瓜霜霉病;防效 黃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發(fā)生和流行與溫度和濕度的關系密切,相對濕度85% 以上、溫度在1026之間,有利于黃瓜霜霉病的 發(fā)生和危害,濕度越大越有利于發(fā)病。在溫棚黃瓜 栽培中,由于濕度大、溫度適中,更有利于霜霉病 的發(fā)生。經(jīng)調(diào)查,溫棚黃瓜因霜霉病一般產(chǎn)量損失 20%40%,發(fā)生嚴重時損失高達60%。而且,廣大 菜農(nóng)不注意輪換用藥和間斷用藥,過分依賴某種高效 農(nóng)藥并連年使用,導致不同程度抗藥性的產(chǎn)生。為服 務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2017年進行60%氟嗎啉防治黃瓜霜 霉病技術研究,旨在為篩選出防治黃瓜霜霉病效果 好、持效長的藥劑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農(nóng)業(yè)試驗站候文學溫 棚內(nèi),土壤為黃褐土,pH值為7,有機質(zhì)含量1.17%,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前茬作物為辣椒,7月20日前 茬作物騰地,7月21日試驗地旋耕,旋耕時每667 m 2 施N 15 P 15 K 15 復合肥50 kg 。 1.2 試驗材料 1.2.1 試驗作物 黃瓜,品種為 津研4號 。黃瓜 于6月7日育苗盤育苗,7月22日整地栽植。 1.2.2 試驗藥劑 供試藥劑:60%氟嗎啉WDG (中 化農(nóng)化公司);對比藥劑:52.5%抑快凈(杜邦公司)、 68.75%銀法利(拜耳公司)、50%阿克白(巴斯夫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1)60%氟嗎啉WDG 20 g/ 667 m 2 ;(2)60%氟嗎啉WDG 30 g/667 m 2 ;(3)60% 氟嗎啉WDG 40 g/667 m 2 ;(4)68.75%銀法利50 ml/ 667 m 2 ;(5)52.5%抑快凈18 g/667 m 2 ;(6)50%阿 克白20 g/667 m 2 ;(7)空白對照(CK)。3次重復, 第一作者簡介:廖書榮(1964-),女,助理研究員;從事 農(nóng)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研究。 小區(qū)面積21 m 2 (3 m×7 m),區(qū)組內(nèi)隨機排列。 1.4 施藥時間及方法 黃瓜霜霉病發(fā)病初期(8月6日)第1次施藥,間 隔10 d第2次施藥。施藥器械為電動背負式噴霧器, 圓錐單噴頭,工作壓力1.5 Ba ,噴液量45 L/667 m 2 , 確保葉片正反兩面都噴到藥液。 2 調(diào)查、記錄與計算方法 2.1 氣象資料 8月6日和8月16日施藥后,雖下過幾次小雨, 但試驗設在溫棚內(nèi),故天氣因素未對藥效產(chǎn)生任何 影響。 2.2 調(diào)查方法、時間和次數(shù) 施藥前調(diào)查病情基數(shù),第1次施藥后7 d 、第 2次施藥后7 d 、14 d調(diào)查防治效果。調(diào)查方法:每 小區(qū)中間行隨機取樣掛牌固定4點,每點固定2株 (共8株),調(diào)查每株全部葉片,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 治效果。 病害分級標準為: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 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 個葉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 面積的11%25%;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 26%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2.3 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diào) 查總?cè)~數(shù)×9)×100 防治效果(%)=1-(CK 0 ×PT 1 )/(CK 1 ×PT 0 )×100 式中:CK 0 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CK 1 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PT 0 為藥劑處理區(qū)施 藥前病情指數(shù);PT 1 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利用SPSS軟件系統(tǒng)對防治效果進行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第1次藥后7 d ,以處理(3)防治效 果(41.5%)最佳,與其他處理之間達十分顯著差異水 平,處理(4)、(5)、(6)之間無顯著差異,明顯優(yōu)于處 (下轉(zhuǎn)93頁)-93- 中國園藝文摘 2018 年第 1 期 山植物充分利用,加強石山綠化彩化,必能為柳州 市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的創(chuàng)建獻力添彩。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任豆、菜豆在石山生長均枝高葉茂,干性通直,觀賞 價值高。圓葉烏桕、山麻桿均是彩葉樹種,假蘋婆和 青籬柴均是賞花植物,有利于石山美化。潺槁樹、石 山巴豆和山麻桿在石山生長優(yōu)勢明顯,可種于石漠化 山區(qū),成為先鋒植物。充分發(fā)揮這些鄉(xiāng)土樹種適應性 強、成活率高的優(yōu)勢,合理搭配,因地制宜的配置喬 木、灌木、草本、藤本,豐富柳州市石山的垂直結構 層次,從而達到種群間相互協(xié)調(diào)與平衡。 參考文獻: 1 方精云,王襄平,沈澤昊等.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內(nèi)容、 方法和技術規(guī)范J.生物多樣性,2009,17(6):533-548. 2 沈潔,史童偉.人工植物群落調(diào)查與評價方法設計探討 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0):172-174. 3 姜運力,王進,丁訪軍等.貴州省普定縣喀斯特石漠化地 段的植物群落研究J.貴州林業(yè)科學,2006,34(1):56- 59. 4 文自蘭,郝建鋒,宋太平等.土壤肥力與植物群落物種 多樣性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2, 40(70):32-35. 5 黃其成,馬姜明.桂林巖溶石山“風水林”植物群落數(shù) 量分類與排序J.西北植物學報,2015,35(11):2324- 2330. 6 胡剛.桂林巖溶石山青岡櫟群落生態(tài)學研究D.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2007. (上接54頁)理(1)、(2),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處理(1)和(2)之 間也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各處理與空白對照均達十 分顯著差異水平;第2次藥后7 d,以處理(3)防治 效果(72.8%)最佳,與其他處理之間均達十分顯著差 異水平,處理(4)、(5)、(6)之間無顯著差異,明顯優(yōu) 于處理(1)、(2),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處理(1)和(2) 之間也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各處理與空白對照均達 十分顯著差異水平;第2次藥后14 d,處理(3)、(4)、 (5)、(6)防治效果之間無差異,明顯優(yōu)于處理(1)、(2), 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處理(1)、(2)之間無差異,各 處理與空白對照均達十分顯著差異水平(見附表)。 附表 黃瓜霜霉病藥劑調(diào)查 處理 藥前病指 第1次藥后7 d 第2次藥后7 d 第2次藥后14 d 病指 防效(%) 病指 防效(%) 病指 防效(%) (1) 3.02 18.79 12.4 aA 16.93 43.7 bB 20.50 28.2 bB (2) 2.97 10.78 49.0 bB 12.83 56.7 cC 17.70 37.1 bB (3) 2.59 5.24 71.5 dD 7.02 72.8 eE 9.31 62.0 cC (4) 2.35 7.77 53.6 cC 8.30 64.6 dDE 10.97 50.7 cC (5) 2.59 9.07 50.8 bcBC 8.53 67.0 dDE 11.86 51.6 cC (6) 2.71 9.23 52.2 bcBC 8.84 67.3 dD 11.52 55.1 cC (7) 2.82 20.07 - 28.11 - 26.69 -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 4 結論 黃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在駐馬店市黃瓜生產(chǎn)中是常發(fā)性和重發(fā)性病害,特別 是近幾年發(fā)展迅速的溫棚蔬菜生產(chǎn),更是為霜霉病的 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嚴重時黃瓜產(chǎn)量損失高達60% 左右。60%氟嗎啉防治黃瓜霜霉病技術研究結果表明: (1)60%氟嗎啉WDG對黃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好,持 效期長,與進口藥劑防治效果相當或好于進口藥劑。 (2)60%氟嗎啉WDG防治黃瓜霜霉病的最佳使用劑量 為40 g/667 m 2 ,使用適期為發(fā)病初期,施藥時要做 到葉片正反兩面都要噴到藥液。 參考文獻: 1 劉新社.六種殺菌劑防治大棚黃瓜霜霉病藥效試驗J.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6):61-62. 2 王就光.蔬菜病理學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3 尹彥.黃瓜高產(chǎn)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