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大棚光伏結構體系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
<p>SOLAR ENERGY 12/2018650 引言太陽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熱點之一1-2,近年來,利用太陽能發(fā)電的光伏電站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隨著國家對耕地保護越來越重視,且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以往傳統(tǒng)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發(fā)展遇到了瓶頸,建設變得較為困難。而“農光互補”模式將光伏電站與農業(yè)種植相結合,實現了“上可發(fā)電、下可種植”的效果,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稗r光互補”電站不僅節(jié)約了建設地面電站的土地,同時還可以改變光伏電站前期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的問題,電站下方的農業(yè)大棚可出租,攤薄電站建設成本投入,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文主要討論了一種“農光互補”電站的結構體系,其主要包含光伏支架、農業(yè)大棚及下部的基礎部分,通過對這幾部分進行優(yōu)化設計,降低支架用鋼量,大棚形式簡單實用、下部基礎部分受力合理,顯著降低了建設成本。1 工程概況1.1 地質情況某光伏電站工程位于徐州市豐縣境內,場址區(qū)原為一般農用地,地形較平坦,地貌單元主要為沖積平原。根據項目勘測報告,光伏方陣區(qū)的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積成因的粉土和黏土夾粉土組成。土層巖土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表 1 光伏方陣區(qū)土層巖土設計參數表層號地層 名稱承載力 特征值 fak/kPa灌注樁極限側阻力 標準值 qsik/kPa極限端阻力 標準值 qpk/kPa 粉土 100 34 -黏土 夾粉土60 26 551.2 光伏支架荷載取值和計算結果根據GB 50797-2012光伏發(fā)電設計規(guī)范中第6.8.7條的規(guī)定,光伏支架的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然后根據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附錄E.3.4條的換算公式可知,本地針對目前“農光互補”電站建造成本較高的現狀,對常規(guī)設計方案的檁條、斜梁進行了優(yōu)化,并提出一種下沉式基礎設計方案,降低了建設成本,且施工簡單、安全環(huán)保,對今后“農光互補”電站的開發(fā)有一定參考價值。農光互補;下沉式基礎;檁條;斜梁摘 要:關鍵詞:農業(yè)大棚光伏結構體系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收稿日期:2018-02-03 通信作者:王澤國 (1988),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新能源發(fā)電土建結構設計方面的工作。 wangzeguojspdi.com.cn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王澤國*王磊 吉春明技術產品與工程SOLAR ENERGY 12/201866區(qū)25年一遇基本風壓為0.31 kN/m2,25年一遇基本雪壓為0.31 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由PKPM計算模型可計算得出,支架前立柱底部最大彎矩為3.1 kN/m,最大剪力為3.7 kN,最大壓力為10 kN,最大拔力為2 kN;后立柱底部最大彎矩為9.4 kN/m,最大剪力為6.5 kN,最大壓力為13 kN,最大拔力為5 kN。2 光伏系統(tǒng)設計方案2.1 常規(guī)設計方案根據之前光伏項目的設計經驗,本工程采用前、后立柱支架結構形式,斜梁通過前、后立柱支撐上部光伏組件及其他荷載,每排光伏組件采用兩根檁條支撐,支架結構基礎采用混凝土獨立基礎或樁基礎,大棚拱形桿通過支撐在支架后立柱的橫擔上來維持穩(wěn)定性。采用獨立基礎的常規(guī)設計方案圖如圖1所示。2.2 設計方案優(yōu)化為降低本項目單位kW的造價、節(jié)約鋼材,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本文采用以下措施對原有光伏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2.2.1 檁條由表2可知,檁條在總重量中占41.50%,比重較大;6排光伏組件需要12根檁條,單根檁條僅支撐1/2排光伏組件,未能有效發(fā)揮鋼材性能。將檁條位置進行微調,使單根檁條兩側均可以支撐光伏組件,這樣6排光伏組件僅需要7根檁條即可支撐。檁條與光伏組件螺栓連接處如圖2所示。為保證光伏組件下方農業(yè)大棚種植的需要,要求大棚頂部距地面凈高3 m,因此使得支架前、后立柱較高;為使支架體系穩(wěn)定并節(jié)約鋼材,支架前、后立柱底部需為剛接。此方案中單個大棚支架用鋼量為1846.4 kg,各主材占比如表2所示,材料均為Q235B級鋼。表 2 常規(guī)設計方案各主材占比表截面 /mm 重量 /kg 總重量 /kg 占比 /%前立柱 120×80×3.2 75.80 1846.4 4.11后立柱 150×100×3.2 219.38 1846.4 11.88斜梁 130×80×3×4.0 278.89 1846.4 15.10檁條 100×50×15×2.0 766.30 1846.4 41.50圖 1 常規(guī)光伏系統(tǒng)設計方案 ( 單位 : mm)由于檁條一般采用C型檁條,為支撐兩側光伏組件,需采用在檁條側面中心增加托件的方式,使檁條和托件上側均可通過螺栓連接組件安裝孔,充分利用了鋼材的抗彎性能。單個大棚的檁條由12根優(yōu)化至7根,鋼材由Q235B級改為Q345B級,而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鋼材由Q235B級改為Q345B級,價格增加不多。2.2.2 斜梁在原設計方案中,斜梁為受彎構件。由于斜梁水平距離達4.8 m,跨度較大,因此,為支撐上部光伏組件及抗風壓、雪壓,斜梁的尺寸較大。通過在前、后立柱上部增加隅撐,可將斜梁由單跨變?yōu)?跨,有效降低斜梁的最大彎矩,進而減小設計截面大小。優(yōu)化后,單個大棚支架用鋼量為1391 kg,各主材占比如表3所示。其中,檁條為Q345B級鋼,其他為Q235B級鋼。圖 2 組件托件 ( 單位 : mm)大棚拱形桿基礎頂光伏組件斜梁檁條前立柱26°地坪48004695后立柱3000150040005025M8 螺栓組件安裝孔 9×18M12 螺栓孔 13×40技術產品與工程SOLAR ENERGY 12/201867表 3 優(yōu)化設計方案中各主材占比表截面 /mm 重量 /kg 總重量 /kg 占比 /%前立柱 120×80×3.2 75.80 1391.0 5.45后立柱 150×100×3.2 219.38 1391.0 15.77斜梁 100×60×3×4.0 181.05 1391.0 13.02檁條 100×50×15×2.0 447.00 1391.0 32.142.2.3 光伏支架基礎目前,“光伏農業(yè)大棚” 基礎主要采用樁基礎或獨立基礎。預制管樁基礎由于存在“擠土效應”,一般不易施工,且打樁產生的噪音也會影響附近居民。獨立基礎適用于地面平坦的“農光互補”電站3,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基礎方案;但獨立基礎一般需要滿足抗彎和抗傾覆要求,因此其截面一般較大,占用了大量的光伏陣列下方的可利用面積,不利于下方農業(yè)種植的需求。本文優(yōu)化設計方案采用一種下沉式基礎結構,基礎為T型結構,包含下部的灌注式基礎和上部的支撐平臺。上部平臺通過鋼筋籠套在下部鋼筋籠上,頂部預埋4根地腳螺栓,與支架立柱端板螺栓連接。該基礎剖面圖及俯視圖如圖3所示。經比較,單個下沉式基礎的鋼筋混凝土方量為0.175 m3,相比同等技術要求的獨立基礎的0.31 m3降低了43.5%,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為進一步驗證下沉式基礎的安全性,對總長為1.9 m的3根下沉式基礎進行了單樁豎向抗拔試驗和水平靜載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基礎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為20 kN,水平臨界荷載統(tǒng)計值為26 kN,均大于支架前、后立柱的最大拔力和剪力。2.3 優(yōu)化前后兩種設計方案對比優(yōu)化后的設計方案采用7根檁條支撐上部橫向6排光伏組件,采用隅撐將斜梁由單跨變?yōu)?跨,支架結構基礎采用下沉式基礎替代原有的獨立基礎或樁基礎。優(yōu)化后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表4為優(yōu)化前后的光伏結構各主材重量及對比。a. 剖面圖b. 俯視圖圖 3 基礎剖面圖及俯視圖表 4 單個大棚支架用鋼量對比表原方案重量 /kg 優(yōu)化后重量 /kg 優(yōu)化率 /%前立柱 75.80 75.80 0后立柱 219.38 219.38 0斜梁 278.89 181.05 35.08檁條 766.30 447.00 41.67總重 1846.40 1391.00 24.66由表4可知,經過優(yōu)化設計,光伏支架總重量相比原方案降低了24.66%,節(jié)約了大量鋼材,降低了投資成本;且優(yōu)化后光伏支架系統(tǒng)現場無焊接工作量,全部采用螺栓連接,系統(tǒng)受力合理,施工簡便。 (轉第 74頁) 圖 4 優(yōu)化后光伏系統(tǒng)設計方案 ( 單位 : mm)大棚拱形桿基礎頂光伏組件斜梁檁條前立柱地坪4800 4695后立柱300015004000立柱立柱端板支撐平臺地腳螺栓基礎下端1 1支撐平臺螺栓孔端板立柱26°技術產品與工程SOLAR ENERGY 12/201874接線盒和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灌入灌封硅膠并常溫固化7天,等硅膠固化后,通入10 A 電流,用紅外成像儀測量硅膠表面的發(fā)熱情況。在同一位置測試接線盒表面溫度,正常接線盒表面溫度為93.1 ,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表面溫度為92.8 。因此,二者通電發(fā)熱對比測試基本一致。由此說明,助焊劑殘留對接線散a. 正常接線盒b. 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圖 7 有接線盒發(fā)熱測試熱性能并無影響。2.6 環(huán)境測試為驗證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在戶外使用的可靠性,取3個有助焊接殘留的接線盒作為測試樣品,分別進行環(huán)境測試,具體測試條件及結果如表1所示。表 1 環(huán)境測試結果匯總樣品編號 測試條件 測試結果 判定1# TC 200 樣品無嚴重外觀缺陷;濕漏電測試為 5000 M 合格2# TC 50+HF10 樣品無嚴重外觀缺陷;濕漏電測試為 5000 M 合格3# DH 1000 樣品無嚴重外觀缺陷;濕漏電測試為 5000 M 合格根據IEC 62790光伏組件用接線盒安全要求和測試標準中5.3.16的規(guī)定,給樣品施加接線盒的額定電壓,絕緣電阻不小于400 M。由表1可以看出,經過環(huán)境測試后,樣品的外觀及濕漏電測試結果均為合格。3 總結本文主要對接線盒中助焊劑殘留產生的原因和助焊劑殘留對接線盒相關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助焊劑殘留會影響接線盒與灌封硅膠的粘接性能。2)助焊劑殘留內含有與油類結構相似的物質,長時間接觸PPO材料,會產生溶脹或應力開裂的現象。3)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經過長時間老化后,存在濕漏電風險。4)有助焊劑殘留的接線盒經過長時間老化后,助焊劑殘留存在腐蝕金屬件表面的風險。3 結語本文通過對“農光互補”光伏結構體系進行設計優(yōu)化,大幅降低了光伏系統(tǒng)用鋼量和混凝土方量,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優(yōu)化后的結構體系受力合理,施工簡便,為今后農業(yè)光伏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參考文獻1 李天下. 太陽能光伏支架系統(tǒng)的應用J. 陽光能源, 2010, (10): 70 72.2 王曉東. 光伏技術在農業(yè)大棚上的應用J. 化工中間體, 2015, 11(5): 39 40.3 高全全, 吉振華. 臺柱式光伏支架獨立基礎施工方法探究J. 太陽能, 2017, (11): 49 51.(接第67頁)大家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