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進展.pdf

  • 資源ID:9545       資源大?。?span id="x8qcxgd" class="font-tahoma">519.40KB        全文頁數(shù):8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進展.pdf

2020 年 11 月 灌溉排水學報 第 39 卷 第 11 期 Nov 2020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 11 V ol 39 112 文章編號 1672 3317 2020 11 0112 08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進展 孫樹臣 1 趙 鑫 1 翟 勝 1 田曉飛 1 李建豹 2 朱 超 3 鄭云珠 1 1 聊城大學 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59 2 南京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南京 210023 3 聊城大學 人力資源處 山東 聊城 252059 摘 要 土壤 水分是 植物生 存及生 長發(fā)育 的物質 基礎 不僅決 定植被 的分布 格局 而且對 作物的 產量及 品質等 均 具 有重要 影響 生物質 炭因其 特殊的 孔隙結 構和肥 力等特 征 在 改善土 壤水分 提高 土壤肥 力 促 進作物 生長 及 增 加 產量等 方面具 有重要 意義 然而 因生物 質炭種 類 顆 粒大小 裂解 溫度 施用量 及施入 土壤類 型等的 不同 導 致 炭添加 后對土 壤水分 等方面 的影響 存在較 大差異 限制 了生物 質炭在 農業(yè)生 產及土 壤改良 等方面 的廣泛 應用 為 深 入理解 生物質 炭對土 壤水分 的影響 從土 壤水動 力學參 數(shù) 土 壤含水 率 蒸 散發(fā)及 水分利 用效率 等方面 對生 物 質 炭 添加的 響應進 行總結 并就 生物質 炭與土 壤水分 之間的 相互關 系研究 進行了 展望 以期為 生物質 炭更好 的服 務 于 土 壤改良及農業(yè)生產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生物質炭 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蒸散發(fā) 中圖分類號 S152 7 S216 2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 13522 ki ggps 2020091 孫樹臣 趙鑫 翟勝 等 生物 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進展 J 灌 溉排水學報 2020 39 11 112 119 SUN Shuchen ZHAO Xin ZHAI Sheng et al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Moisture A Review 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0 39 11 112 119 0 引 言 1 生物質炭是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將有機物料 秸 稈 樹干或枝條 糞便 生產和生活垃圾等 經高溫 裂解產生的一類富含碳素 穩(wěn)定性高 具有不同芳香 化的固態(tài)顆粒物質 1 3 因其具有豐富的孔隙度 巨 大的比表面積 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及礦質營養(yǎng)元素等 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土壤改良 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 質 凈化和吸收土壤污染物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并 能有效促進植物營養(yǎng)吸收等 4 9 生物質炭的研究源 于對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黑土的認識 之后利用各種有 機物料制備生物質炭并應用于農業(yè)備受關注 特別是 秸稈質生物炭作為土壤改良劑 肥料緩釋載體及碳封 存劑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10 12 全球廢棄生 物質 包括初級農林生產剩余物 農林次級剩余物和 生物利用及轉化廢棄物等 資源可達 1 400 億t 10 如 果制備為生物質炭不僅可促進農業(yè)廢棄物的資源化 利用 還 可改善土壤肥力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促進 農作物穩(wěn)產及高產的作用 9 同時 生物質炭平均維 收稿日期 2020 02 23 基金項目 國家自 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41701243 41807092 聊城大學 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318051748 聊城大學大學生科技文化創(chuàng)新項目 cxcy2019y061 作者簡介 孫樹臣 1984 男 山東 汶上人 講師 主要從事土壤水分 與植物相互作用關系研究 E mail sunshuchen123 持時間為 2 000 a 半衰期 為 1 400 a 12 有利于碳封 存和緩解溫室效應 土壤水分是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 分布格局及演替 的重要限制因子 當前 全球氣候變暖及水資源短缺 已經對全球性的農業(yè)生產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物質炭 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孔隙度等特點在施入 土壤后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狀況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增加土壤有效水量 5 8 13 有利于節(jié)水灌溉及提高水資 源利用效率 進而實現(xiàn)水資源及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然 而 因生物質炭裂解溫度 種類 顆粒大小 添加量 及所施入土壤的類型 質地等的不同 不同學者關于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研究存在一定差異 基于 此 為深入理解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的影響 本文系 統(tǒng)回顧了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 土壤含水率 蒸散發(fā)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響 并就生物質炭 與土壤水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研究進行了展望 以 期為促進生物質炭與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參考 1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的影響 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綜合反映了土壤的孔隙狀況 導水 性 入滲 持水性及供水能力等 受土壤質地 結構 有機質量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 14 生物質炭因其獨特 的孔隙結構和巨大的比表面積等 施入土壤后可有效改 孫樹臣 等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研究進展 113 善土壤結構 降低土壤體積質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 15 17 同時 生物質炭可起到穩(wěn)定和提高土壤有機質量 的作 用 1 而有機質又是 土壤團聚體 形成的關鍵 進一步 對土壤結構產生影響 從而影響土壤水分運移及再分 配過程等 18 進而引起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的變化 1 1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常數(shù)的影響 土壤水分常數(shù)是表征土壤水形態(tài)和性質轉折點 的特征值 綜合反映了土壤的持水能力 土壤水的物 理特性及對植物的有效性 受土壤孔隙狀況 質地 結構及有機質量等眾多因素的共同影響 大量研究表 明 農田土壤施入生物質炭后可顯著增加土壤田間持 水率 飽和含水率及土壤有效含水率等水分常數(shù) 且 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并 能 有效降低土壤 凋萎系數(shù) 19 21 Tryon 等 22 研究指出 添加生物質炭 使沙土的田間持水率增加且提高 18 的有效水量 并 使 土壤萎焉系數(shù)降低 Karhu 等 5 在芬蘭南部的研究 也發(fā)現(xiàn) 粉土田間持水率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而 增大 黃土高原 3 種典 型土壤塿土 黃綿土 風 沙土 的田間持水 率 隨生物質炭 蘋果樹枝和鋸末生物炭 添加量 2 5 10 的增加而增大 且蘋果樹 枝生物炭效果優(yōu)于鋸末生物炭 2 種 生物炭均表現(xiàn)為 對風沙土的效果最佳 23 在黑土 14 潮 土 15 及黃壤 24 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果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常數(shù) 的增加效應一方面是由生物質炭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生物質炭在炭化過程中形成的多孔結構及巨大的比 表面積為土壤水分提供了良好的存儲空間 6 25 26 其 本身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 比土壤有機質高 1 2 個 數(shù)量級 2 27 其次 生物質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多 種官能團 16 而土壤水分常數(shù)隨土壤有機質量的增加 而增加 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質炭施入土壤后土壤體 積質量降低 孔隙度增加 其較高的含鹽量導致土壤 對水分的吸持能力增強 15 同時 生物質炭還可以提 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整體的吸附能力 28 從而有 利于提高土壤田間持水率 飽和含水率和有效水量并 有效降低土壤萎焉系數(shù) 5 6 25 29 也有學者研究表明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常數(shù) 的影響無明顯規(guī)律 30 或隨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其影 響效果減弱 2 31 甚至出現(xiàn)負效應 32 Dugan 等 31 研 究發(fā)現(xiàn) 土壤添加 5 10 t hm 2 的玉米 秸稈生物炭時 田間持水率均有顯著增加 而在 15 t hm 2 條件下 增加 幅度卻又明顯下降 旱作黃綿土在生物質炭施用量為 40 t hm 2 時土 壤水分 常數(shù) 達到峰 值 之后增 加幅 度下 降 各水分常數(shù)趨于穩(wěn)定 但對土壤凋萎系數(shù)的影響 不顯著 33 魏彬萌等 26 通過研究生物質炭添加對砒砂 巖與沙復配土時指出 土壤田間持水率在生物質炭施 用量達到 50 g kg時出現(xiàn) 下降 砂質土壤有效含水量 隨生物炭 施 用量 0 0 6 1 8 3 6 5 4 的增加呈降低趨勢 凋萎系數(shù)則呈增加趨勢 32 因 此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常數(shù)的改善可能只適用于粗糙 質地的土壤 或者具有大量孔隙的土壤 而對于黏質 土壤則表現(xiàn)出抑制作用 13 22 造成以上差異的原因可 能是由于生物質炭本身的吸水能力是有限的 且生物 質炭大多含有疏水基團 34 當生物質炭添加量增加時 這種水分排斥作用就會更容易表現(xiàn)出來 17 31 并且生 物質炭中大量的有機質 量 也是導致其斥水性的主要 原因 35 36 此外 當生物質炭施用量較大時 其細顆 粒會堵塞土壤毛管孔隙 從而導致土壤田間持水率 飽和含水率 等水分常數(shù)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而 降低 37 生物質炭本身巨大的多孔結構和比表面積及 高鹽分特性 會導致其對土壤水分的吸持能力增強 作物無法吸收利用 也是使土壤有效水量降低及凋萎 系數(shù)升高的重要原因 11 32 1 2 生物質炭對土壤導水性能的影響 生物質炭施入土壤后極大的改變了土壤的原有 結構 甚至會形成特殊的雙層或多層土壤結構 38 從 而使得土壤水分在土壤中的遷移及停留時間發(fā)生改 變 進 而 影 響土壤水分的入滲 擴散及導水率等 18 1 2 1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入滲及擴散的影響 土壤水分入滲及擴散綜合表征了土壤孔隙度狀 況及導水性能 分別用土壤水分入滲率及擴散率表示 對土壤水分運動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表明 生物質炭 可有效提高黏性土壤水分入滲能力 促進水分下滲及 擴散 39 42 黑土土壤水分入滲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 加而逐漸升高 當土壤含水率 42 時 生物炭抑制 土壤水分的擴散 而當土壤含水率 42 時則促 進了 土壤水分的擴散 14 43 塿 土 44 和壤土 45 的累積入滲量 及入滲速率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不斷增加 且不 同粒徑生物質炭對塿土入滲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 在 低添加量條件下對塿土入滲影響不明顯 44 而高海英 等 2 研究則指出 隨生物質炭施入量的增加塿土水分 入滲率逐漸降低 因此 生物質炭的不同施用方式及 施用量均會對塿土的入滲過程及累積入滲量產生較 大影響 46 在輕質土壤中添加生物質炭后土壤水分入滲 受到抑制 且生物質炭添加量越高 抑制作用越明 顯 2 39 47 黃綿土隨生物 質炭添加量 的增加入滲 能力 明顯降低 小粒徑抑制作用顯著大于大粒徑 且對黃 綿土入滲的抑制效果弱于黑壚土 8 48 肖茜等 49 在黃 土區(qū)的研究也表明 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風沙土 及黑壚土的濕潤鋒移動速度及累積入滲量均呈降低 趨勢 在砂土 45 淡灰鈣土 50 及砂壤土 51 中亦得出 相似的結論 并且隨著入滲時間的延長及生物質炭添 灌溉排水學報 114 加 量 10 20 40 60 g kg 的增加 沙壤土的擴散率 呈降低趨勢 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 45 00 79 11 80 56 和 83 33 51 生物質炭與土壤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產生以上差 異的主要原因 黏質土壤添加生物質炭后可增加土壤 的通透性 使土壤孔隙增多 從而促進黏質土壤水分 入滲及擴散 13 17 39 而質地較輕土壤一方面因其本身 含有較多的孔隙 施加生物質炭后導致土壤通透性降 低 甚至堵塞土壤孔隙 2 37 另一方面生物質炭表面 含有豐富的高密度負電荷 有助于形成有機 無機復 合物和團聚體 增加土壤黏粒量 降低輕質土壤孔隙 度 23 從而導致輕質土壤入滲及擴散的減小 1 2 2 生物質炭對土壤導水率的影響 生物質炭對土壤導水率的影響因生物質炭種類 添加量 土壤質地等而異 黏質土壤中施用生物質 炭后可有效提高土壤孔隙度 增加通氣孔隙 從而 促進土壤導水率的升高 Asai 等 42 研究表明 生物 質炭對 0 5 cm水稻田土壤飽和導水率具有明顯提高 作用 在 16 t hm 2 添加量 下增加效果最明顯 但對土 壤飽和導水率的影響效果在不同土質條件下差異較 大 生物質炭添加可提高黑土土壤飽和導水率的 14 3 52 4 43 黑土的 非飽和導水率亦表現(xiàn)出增加 趨勢 14 52 但在土壤含水率 30 條件下 隨土壤含 水 率 的增加非飽和導水率增加緩慢 而在土壤含水 率 30 時 非飽和導水率增加迅速 14 Lim 等 21 通 過開展 4 種 生物質炭 硬木粒 硬木片 燕麥殼 木 屑 對 4 種質 地土壤 粗砂土 細砂土 壤土和黏土 飽和導水率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生物質炭添加可提高壤土和 黏質土的導水率 卻抑制了沙質土的導水率 且隨 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顯 30 47 主要 是由于砂質土壤本身含有較高的孔隙度 添加生物 質 炭后反而 堵塞了原有的土壤孔隙 導致土壤導水性 能下降 2 23 37 此外 還有研究指出 生物質炭對土 壤飽和導水率的影響只有在一定施用量 土壤干質量 的 1 6 6 條件下才會起作用 而在低添加量 0 1 0 8 條件下效果不明顯 15 53 1 3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 土壤水分特征曲線是反映土壤水能態(tài)和土壤含 水率關系的基本水力參數(shù) 也是推求其它土壤水力學 參數(shù)的基礎 24 凡是對土壤孔隙狀況及水分特性產生 影響的因素均會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產生影響 生物 質炭因其特殊的孔性結構施入土壤后對土壤孔性 結 構等均會產生重要影響 進而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產 生影響 但其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在不同水吸 力下表現(xiàn)出較大差異 研究表明 較高的生物質炭 2 可提 高基質勢在 100 kPa 和 500 kPa 條件下 的 土壤含水率 但對 33 kPa 和 1 500 kPa 基質勢條件下 含水率 則無明顯作用且 對土壤滲透系數(shù)改變不明顯 在低吸力下對土壤給水度幾乎沒有影響 6 54 而 Brockhoff 等 55 56 研究則指出 生物質炭使較高土壤水 勢下的含水 率 高于空白 即使作物長期受水分脅迫 生物質炭也能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高海英等 2 和吳 維等 24 的研究也表明 在低吸力下土壤含水率與生物 質炭添加量正相關 在高吸力段土壤含水率與生物炭 添加量負相關 這一結果與王竹等 57 在黃棕壤中的研 究結果相反 生物質炭對黑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各參 數(shù)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各吸力段內黑土持水 能力均隨生物質炭的添加呈上升趨勢 其影響程度還 受地形坡度的制約 14 51 而王睿垠等 52 的研究則指出 生物質炭對黑土持水能力的增加主要是 2 200 cm 吸 力范圍 2 生物質炭對土壤含水率的影響 土壤水分是影響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 也是土壤內部生物 化學及物理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 介質 生物質炭添加可顯著影響土壤含水率 但其影 響程度會受到生物質炭施加量 類型 制備工藝及土 壤自身結構等的共同影響 生物質炭本身的多孔特性 使其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 2 13 27 31 添加到土壤后可 降低土壤體積質量 增加對土壤水分的固持能力 21 58 和土壤孔隙度 且添加量越多對土壤孔隙及土壤含水 率 的增加越明顯 28 59 61 Oguntunde 等 29 研究表明 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質炭可提高 5 左 右的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的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和比表面積 且生物質炭對黏質土壤體積質量的微小變化會在很 大程度上制約土壤液相與氣相孔隙的平衡 62 從而導 致土壤含水率上升 同時 生物質炭添加還可促進土 壤團聚體的形成及穩(wěn)定性 進而提高土壤含水率 15 而對砂性土壤的影響則不顯著 63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生物質炭對土壤含水率的促進作用是有限度的 一定 范圍內土壤含水率 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超過一定量后土壤含水率又會下降 2 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在高添加量條件下 生物質炭的斥水性表現(xiàn)明顯 從而導致土壤含水率在高添加量下降低 19 生物質炭對土壤含水率 的影響還受到生物質炭 原料 制備工藝及土壤類型等的影響 吳愉萍等 64 通 過對比分析 7 種生物質炭 材料 黃秋葵秸稈炭 茭白 秸稈炭 水稻秸稈炭 廢棄食用菌基質炭 無花果秸 稈炭 豬糞炭和稻殼炭 及 4 種添加 量 0 5 1 2 和 5 對 土壤水分的影響發(fā)現(xiàn) 生物質炭均能顯 著提高土壤含水率 2 下效果最佳 其中又以水稻 秸稈效果最 明顯 Herath 等 59 單瑞 峰等 65 和Shaf e 孫樹臣 等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研究進展 115 等 66 研究表明 同種生物質炭材料下土壤含水率隨裂 解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原因是由于隨裂解溫度的升 高其平均孔徑及表面積均增大 65 不同土壤類型條件 下的研究表明 生物質炭對黑壚土土壤含水率的提高 作用優(yōu)于黃綿土 48 黃棕壤含水率隨煙桿生物質炭施 用量 0 1 4 7 11 的 增加逐漸升高 赤紅壤 水稻土及紫色土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變 化 而黃紅壤則表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 67 此外 田間管 理方式及 生物質炭粒徑大小的不同也會使生物質炭 對土壤含水率的影響產生較大差異 68 69 3 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蒸發(fā)的影響 蒸發(fā)是土壤水分損失的重要途徑之一 有效抑 制土壤無效水分蒸發(fā)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意義 農田土壤施入生物質炭后 受耕作措施 土壤環(huán)境及生物質炭本身特性等的共同影響 對土 壤水分的蒸發(fā)表現(xiàn)出雙重效應 一些學者研究認為 農田土壤施入生物質炭后 有利于抑制土壤水分蒸 發(fā) 1 3 5 15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質炭可促進土 壤鹽 分的增加 并有利于土壤團聚體的形成 增強對土壤 水分的吸持能力 降低土壤水分蒸發(fā) 另一方面是由 于當生物炭添加量較小時 對土壤孔隙及顏色的影響 較小 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發(fā) 15 如邢英等 70 通過 室內土柱模擬試驗探討 4 種 杉樹木屑生物質炭添加 量 1 2 4 10 對黃壤蒸發(fā)的影響指出 4 種 生物質炭 處理分別使黃壤蒸發(fā)減少 0 01 0 02 0 03 14 10 處理條件下對土壤蒸發(fā)的抑制效 果最佳 潮土蒸發(fā)量隨生物質炭添加量 0 0 5 1 3 6 的增加逐漸降低 在 6 添加量條 件 下對土壤水分蒸發(fā)的抑制效果最佳 15 而在沙化土壤 的研究則表明 隨生物質炭濃度 0 2 4 6 8 的增加 除 2 處理 促進土壤蒸發(fā)外 其余各處 理均降低土壤蒸發(fā) 且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對土 壤蒸發(fā)的抑制效果增強 71 然而也有學者認為 生物質炭因其顏色深 施入 農田土壤后 土壤吸熱能力增強 特別是高添加量有 利于土壤溫度的快速升高 從而促進土壤水分蒸發(fā) 7 且不同質地土壤蒸發(fā)對生物質炭添加后的響應也存 在較大差異 黏質土壤中添加 5 的 生物質炭可有效 抑制土壤蒸發(fā) 而高添加量則促進土壤蒸發(fā) 69 黑 壚 土 黃綿土和風沙土中分別添加不同比例 0 0 5 1 2 3 5 的 玉米秸稈生物質炭 30 d 后 促進了不同時期黃綿土和黑壚土的累積蒸發(fā)量 但與 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 但卻顯著抑制風沙土前 20 d 的土壤蒸發(fā) 而 20 d后 則表現(xiàn)出促進作用 49 此外 不同生物質炭施用方式及施用量亦 會對塿土蒸發(fā)產 生影響 既有促進也有抑制 但與對照相比均未達到 顯著水平 46 4 生物質炭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農田土壤施入生物質炭后可顯著提高土壤的水 分利用效率 但這種提高是有限度的 當生物質炭超 過一定量后又表現(xiàn)出下降趨勢 1 13 47 沙 地土 壤水分 利用效率隨生物質炭添加量 10 15 20 t hm 2 的 增 加分別比對照提高 6 139 91 這種提高主要 是源于生物質炭明顯減少了土壤水分的滲漏損失 47 重壤土隨小麥秸稈生物質炭添加量 0 20 30 40 50 60 t hm 2 的增 加 冬小麥 耗水 量逐漸 減小 水 分利用 效率 呈先增 加后 降低的 趨勢 變化 40 t hm 2 處 理下冬小麥農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佳 73 沖積型鹽 化潮土條件下玉米農田土壤耗水量隨生物質炭添加 量 1 8 3 6 7 2 t hm 2 的增加顯著降低 水分利用 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 低添加量條件下水分利 用效率最佳 且生物質炭施用年限亦對水分利用效率 有明顯影響 72 此 外 生物質炭添加對水分利用效率 的影響還受到田間管理措施的影響 如馬鈴薯水分利 用效率隨生物質炭添加量的增加不斷升高 但起壟覆 膜下增幅普遍高于露地平種 68 5 討論與展望 國內外學者圍繞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力學參數(shù) 土 壤含水率 蒸散發(fā)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開展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研究 然而 因原料及制備工藝的不同導 致生物質炭特性存在較大差異 由此導致不同生物質 炭及添加量在施入不同的土壤類型 質地結構及植被 類型后對上述土壤水分狀況的影響也就存在較大差 異 加之田間管理方式的不同進一步加劇了生物質炭 對上述土壤水分狀況影響的復雜性 特別是生物質炭 添加后 在田間管理措施的影響下容易形成特殊的雙 層甚至多層土壤結構 而層狀土壤水分的運動明顯不 同于均質土壤 38 從而使得生物質炭還田后的土壤水 分運動更加復雜 46 基于此 為深入理解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的影響 及推進生物質炭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推廣 本文在 綜述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研究的基礎上 提 出生物質炭與土壤水分相互作用關系的未來研究應 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不同土壤類型及植被條件下適 宜生物質炭種類及添加量的研究 當前 生物質炭的 制備工藝 原料 裂解溫度等 復雜多樣導致生產出 的生物質炭性質差別較大 其在施入土壤后因添加量 土壤類型及田間管理措施等的共同影響下 對土壤水 分狀況的影響也就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 在不同土壤 灌溉排水學報 116 及植被類型條件下如何選擇最適的生物質炭類型 施 用量及施用方式以達到改善土壤水分并提高作物產 量及品質的最佳效果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生 物質炭在高效節(jié)水農業(yè)中的應用研究 當前 全 球氣 候變暖及水資源短缺已成為農業(yè)生產的重要限制因 素 如何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進而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農業(yè) 已成為當前農業(yè)生產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生物質炭作 為新興的土壤改良劑 在提高土壤肥力 節(jié)約水資源 及促進作物生長和提高產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 當前關于生物質炭與高效節(jié)水農業(yè)的相關研究 報道較少 未充分考慮節(jié)水灌溉條件下生物質炭對土 壤水分狀況及作物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加強生物質炭 在高效節(jié)水農業(yè)中的應用研究有利于節(jié)約利用水資 源并實現(xiàn)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生物質炭還田后的長 期生態(tài)水文效應研究 生物質炭還田后 在田間管理 措施影響下 必將會和土壤之間相互作用 從而對生 物質炭本身及土壤狀況產生影響 而當前對生物質炭 添加后的生態(tài)水文效應研究期限相對較短 不足以說 明生物質炭對土壤水環(huán)境狀況的長期影響 特別是生 物質炭添加后短期內的有利或不利影響可能被放大 或縮小 因此 加強生物質炭還田后的長期生態(tài)水文 效應研究 特別是長期定位研究 對于深入認識和理 解生物質炭對土壤水分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并且可為生物質炭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推廣提供 理論依據(jù) 生物質炭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特別是生態(tài) 脆弱區(qū)的應用研究 生物質炭添加后可有效提高土壤 水分狀況及水分利用效率 而水資源短缺又是影響干 旱半干旱區(qū)及生態(tài)脆弱區(qū)農業(yè)發(fā)展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的重要限制因素 為此 加強生物質炭在干旱半干 旱區(qū)特別是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應用研究 對于改善區(qū)域 土壤水分狀況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進而達到植被恢 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GLASER B BALASHOV E HAUMAIER L et al Black carbon in density fractions of anthropogenic soil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0 31 7 669 678 2 高海英 何緒 生 耿增超 等 生物 炭及炭基肥對土壤 持水性能影響 的研究 J 中國農 學通報 2011 27 24 207 213 GAO Haiying HE Xusheng GENG Zengchao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and biochar base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1 27 24 207 213 3 陳溫福 張偉明 孟軍 農用生物炭研究進展與前景 J 中國農業(yè) 科學 2013 46 16 3 324 3 333 CHEN Wenfu ZHANG Weiming MENG Jun Advances and prospects in research of biochar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e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3 46 16 3 324 3 333 4 GENESIO L MIGLIETTA F BARONTI S et al Biochar increases vineyard productivity without affecting grape quality Results from a four years field experiment in Tuscany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2015 201 20 25 5 KARHU K MATTILA T BERGSTR M I et al Biochar addition to agricultural soil increased CH 4 uptake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results from a short term pilot field study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2011 140 2 309 313 6 LARID D A FLEMING P DAV I S D D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mendments on the quality of a typical Midwestern agricultural soil J Geoderma 2010 158 3 443 449 7 潘全良 陳坤 宋濤 等 生物炭及炭基肥對棕壤持水能力的影響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1 115 121 PAN Quanliang CHEN Qun SONG Tao et al Influences of biochar and biochar based compound fertilizer on soil water retention in brown soil 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 24 1 115 121 8 解倩 王麗梅 齊 瑞鵬 等 生物炭 對黃綿土水分入滲 和持水性能的 影響 J 地球環(huán)境 學報 2016 7 1 65 76 XIE Qian WANG Limei QI Ruipe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infiltration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oessial soil J 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 2016 7 1 65 76 9 王梅勛 陳利 軍 王家民 等 玉米 秸稈生物炭對煙田 褐土水分庫容 及烤煙生物量的影響 J 土壤 2015 47 6 1 076 1 084 WANG Meixun CHEN Lijun WANG Jiamin et al Effects of maize straw biochar on soil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tobacco biomass in tobacco planting cinnamon soil J Soils 2015 47 6 1 076 1 084 10 何緒生 耿增 超 佘雕 等 生物炭 生產與農用的意義 及國內外動態(tài) 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1 27 2 1 7 HE Xusheng GENG Zengchao SHE Diao et al Implic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biochar and its international dynamics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1 27 2 1 7 11 LEHMANN J A handful of carbon J Nature 2007 447 7 141 143 144 12 KUZYAKOV Yakov SUBBOTINA Irina CHEN Haiqing et al Black carbon decomposition and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estimated by 14 C labeling 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 41 2 210 219 13 GLASER B LEHMANN J ZECH W Ameliorat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the tropics with charcoal a review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2 35 4 219 230 14 魏永霞 王鶴 吳昱 等 生物炭對 不同坡度坡耕地土 壤水動力學參 數(shù)的影響 J 農業(yè) 機械學報 2019 50 3 231 240 WEI Yongxia WANG He WU Yu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slopes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 50 3 231 240 15 王浩 焦曉燕 王 勁松 等 生物炭 對土壤水分特征及 水脅迫條件下 高粱生長的影響 J 水土保持學報 2015 29 2 253 258 WANG Hao JIAO Xiaoyan WANG Jinso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sorghum growth under condition of 孫樹臣 等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研究進展 117 soil water stress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5 29 2 253 258 16 CHEN Yan SHINOGI Yoshiyuki TAIRA Masahiko Influence of biochar use on sugarcane growth soil parameter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J Soil Research 2010 48 7 526 530 17 ZHANG Afeng BIAN Rongjun PAN Genxi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quality crop yiel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 a Chinese rice paddy A field study of 2 consecutive rice growing cycles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127 27 153 160 18 MAJOR J STEINER C DOWNIE A et al Biochar effects on nutrient leaching C LEHMANN J JOSEPH S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don Earth Scan 2009 271 287 19 DUGAN E VERHOEF A SOHI S The effect of biochar and stover amendment on soil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plant growth C UK Biochar Confere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1 25 26 20 LIANG Feng LI Guitong LIN Qimei et al Crop yield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first 3 years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o a calcareous soil 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 13 3 525 532 21 LIM T J SPOKAS K A FEYEREISEN G et al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biochar additions o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J Chemosphere 2016 142 136 144 22 TRYON E H Effect of charcoal on certain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J Journal of Ecological Monographs 1948 18 1 81 115 23 顏永豪 鄭紀 勇 張興昌 等 生物 炭添加對黃土高原 典型土壤田間 持水量的影響 J 水土保持學報 2013 127 4 120 124 YAN Yonghao ZHENG Jiyong ZHANG Xingchang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ddition into typical soils on field capacity in loess plateau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3 127 4 120 124 24 吳維 李心清 周 運超 等 玉米秸 稈生物炭對貴州黃 壤持水能力的 影響 J 地球與環(huán) 境 2017 45 6 675 680 WU Wei LEE Xinqing ZHOU Yunchao et al Impact of cron straw biochar 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Yellow soil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J Earth and Environment 2017 45 6 675 680 25 YANG Yang MA Shaoqiang ZHAO Yi et al A field experiment on enhancement of crop yield by rice straw and corn stalk derived biochar in Northern China J Sustainability 2015 7 10

注意事項

本文(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進展.pdf)為本站會員(ly@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