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份我國的蔬菜生產(chǎn)以設施栽培為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生產(chǎn)帶來了一定影響,疫情期間蔬菜的穩(wěn)定供應更加重要。因此,蔬菜生產(chǎn)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對田間的管理也不放松。 目前設施蔬菜栽培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于賢昌研究員,針對當前設施蔬菜栽培管理的重點他提出了幾點建議:
保溫是早春確保設施果菜正常生產(chǎn)的關鍵,應盡可能使棚室內溫度不低于10℃。
日光溫室果菜溫度管理重點主要有:
?要注意上午揭開保溫被的時間,以揭開保溫被后室內氣溫不下降為準,下午棚溫降至18 ℃~20 ℃時及時蓋好保溫被;
?晴朗天氣下,應采取適當高氣溫管理,以蓄存更多的熱能,同時也能促進果實成熟,提早上市;
?密閉好保溫覆蓋物,不留縫隙。
塑料大棚蔬菜管理可在棚膜上覆蓋一層防雨覆膜,通風口處和棚門口設置緩沖薄膜,也可在棚內覆蓋二膜。

設施蔬菜管理不論晴天還是陰天,盡量延長光照時間。
但特別注意連陰天過后乍晴時,保溫被可通過分次揭開的方法,以防止葉片萎蔫受害。即第1次先揭開三分之一,不出現(xiàn)萎蔫時再揭起三分之一,第三次才將保溫被全部揭起。
結合灌水,每畝每次結合滴灌加肥4 kg~6 kg。滴灌肥料養(yǎng)分含量50 %~60 %,含有適量中微量元素,N : P2O5 : K2O比例前期約為1.2 : 0.7 : 1.1,中期約為1.1 : 0.4 : 1.4,后期約為1.0 : 0.2 : 1.8。低溫季節(jié)適當加施腐殖酸、黃腐酸、聚天門氨酸等可溶性有機肥料。
因低溫易造成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肥能力弱,采用土壤追施利用率低、見效慢,可用0.2% ~ 0.3% 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以快速有效地補給養(yǎng)分。
盡可能應用滴灌,采取水肥一體化管理。灌溉水水溫不宜低于12 ℃,澆水方式應采用膜下暗灌,可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發(fā),以降低室內空氣濕度,減少各種病害發(fā)生。后期氣溫升高后,可小水勤澆。
澆水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此時水溫與地溫接近,澆水后地溫恢復快,以利用高溫促進土壤吸收,且有足夠的時間排除溫室內濕氣。下午或傍晚及雨雪天則不適宜澆水。
如蔬菜定植緩苗后,可于行間、畦內覆蓋地膜,行間覆蓋秸稈、干草或稻殼,降低棚內濕度。連陰天時,可短時間放風,保證棚室內外的氣體交換。通風要放頂風,不可放側風,可有效控制病害。

低溫弱光可造成落花落果,應采取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保花保果。在花穗開放2~3朵花時,可用濃度為20 mg/kg~30 mg/kg的防落素點花。在晴天上午8:00~10:00,用毛筆蘸取少量藥液,在剛剛開放的花蒂處點一下或輕輕涂抹于花梗上。
在早春季節(jié),設施蔬菜易發(fā)生灰霉病、霜霉病、靶斑病、細菌性軟腐病等低溫高濕病害。
初春氣候多變,倒春寒、大風、連陰天及雨雪等災害性天氣易發(fā)、頻發(fā),應及時做好極端天氣防范應急預案,全力保障設施蔬菜安全生產(chǎn)。
一旦發(fā)生低溫雨雪天氣,要及時清除積雪,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加熱(如電加熱、使用增溫快等)、補光措施,促進植株生長。
在天氣轉好時視苗情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生物肥,減施化肥特別是氮肥。在霧霾和連陰天,設施蔬菜注意除濕保溫,在天氣轉好時及時通風降濕。
來源:中國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