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設施栽培番茄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2017 年第 12 期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7, Vol. 33. No. 12植物保護 番茄也稱西紅柿 ,可供栽培的品種眾多 ,果實大小及色彩多樣 ,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 。我國是世界上番茄生產(chǎn)第一大國 , 番茄是我國栽培最為普遍的主要果菜種類 ,也是出口蔬菜的優(yōu)勢品種之一 ,出口地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南北兩側 、 與中國季節(jié)反差大的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 、蒙古 、東南亞島國 、越南等周邊近鄰國家 。 上海作為大都市 ,市民人口密度高 、消費量大 , 但因地域面積小 , 常年番茄的栽培面積在4.5 萬 5.25 萬畝 ,占蔬菜栽培面積的 5%7%。 為了在較小面積上盡可能多地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 、安全 、衛(wèi)生的本地番茄 ,保障市場供應 ,上海市的農(nóng)業(yè)科技人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探索并總結推廣設施栽培番茄的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 。目前 ,已經(jīng)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規(guī)范 , 并在上海市郊生產(chǎn)商品番茄最大基地浦東新區(qū)(全區(qū)年栽培市售商品番茄的面積 9 50011 000畝 )、 上海市內(nèi)最大的蔬菜生產(chǎn)基地星輝蔬菜公司(年栽培市售商品番茄的面積 225255 畝 )、青浦白鶴鎮(zhèn)青龍基地 (年栽培市售商品番茄的面積 6075畝 ),針對煙粉虱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 、番茄刺皮癭螨等近年新發(fā)及常發(fā)病蟲害進行了番茄生產(chǎn)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番茄苗期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要點1.1 品種選擇 選用商品性好 、抗 (耐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 、煙草花葉病毒 、黃瓜花葉病毒等多種病毒病的品種 ,如浙粉 702、浙粉 701、浦粉 101、浦粉 102、寶麗 、紅帥 、粉達等品種 。1.2 栽培設施消毒1) 清除設施內(nèi)前茬的病蟲殘株 、地膜等影響生產(chǎn)的殘留物 。 針對設施清茬拉秧時植株上殘留的病蟲害 (含雜草 )較多的情況 ,以 1012 g/m3的用量施用碳酸氫銨 ,密閉棚室 23 天 ,即可快速殺滅并防止有害生物外傳至相鄰設施作物上 。2) 設施內(nèi)框架及微噴 、 滴灌系統(tǒng)的清洗與消毒 。 使用工農(nóng) 36 型高壓噴霧器 ,以水沖洗設施內(nèi)的支架 、加熱管道 、滴灌外壁 、走道及四周保溫層或薄膜 ,選擇不同的消毒劑 、殺菌劑 (硫黃 、甲醛等 )、殺蟲劑 (敵敵畏 )配制成熏蒸煙劑或噴霧劑 ,殺滅上述設施內(nèi)各部件以及土壤表面的病原菌或害蟲 。 針對微噴 、滴灌系統(tǒng)的管道 ,在用水沖洗后 ,用 3%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 23 小時 , 再用塑料布悶蓋 2448 小時 。 鉤 、繩 、塑料箱及其他工具 ,用清水沖洗干凈 ,再用 3%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 。 砂濾器 , 放入漂白粉浸泡 2448 小時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手推車 、電瓶車 、噴藥機械與皮管 ,用清水沖洗干凈后 ,再用磷酸三鈉消毒 ,噴用 500 倍敵敵畏殺滅殘留的害蟲 、害螨等 。3) 設施內(nèi)土壤 、基質(zhì)的消毒 。 在移栽定植前 15 天深耕整地 , 根據(jù)地力畝施腐熟有機肥 2 0002 600 kg保護地設施栽培番茄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李天嬌1鞠中安2吳寒冰3李育民4戴勤珍5陳 杰3(1. 全國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北京 100125; 2. 上海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上海 201103; 3.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服務中心 上海 201202; 4. 上海市星輝蔬菜公司 上海 201419; 5. 上海市青浦區(qū)白鶴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上海 201709)摘要 :就上海設施番茄春 、夏 、秋三類重要茬口近年新發(fā)生的煙粉虱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 、番茄剌皮癭螨等病蟲害 ,兼顧常規(guī)發(fā)生的病蟲害 ,進行設施栽培番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與菜農(nóng)常規(guī)保護地栽培番茄相比 ,產(chǎn)量增加 50%65%,效益增加 60%80%。關鍵詞 :保護地栽培 ;番茄病蟲害 ;綠色防控中圖分類號 :S436.4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2-381X(2017)12-0057-04收稿日期 :2017-09-25作者簡介 :李天嬌 ,碩士 ,助理農(nóng)藝師 ,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 E-mail:litianjiaoagri.gov.cn。57-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2017 年第 12 期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7, Vol. 33. No. 12植物保護 和三元復合肥 6080 kg,畝用氰氨化鈣細顆粒劑 66kg(栽培基質(zhì) 300 g/m3),澆透水后覆蓋塑料薄膜密封消毒 。 7 天后揭膜 ,翻耕排毒 、排濕 45 天 ,再等待12 天即可安全移栽 。 也可在夏季利用自然高溫 ,在換茬期間封閉設施 1015 天 ,在土壤中加施 、耕翻入新鮮農(nóng)畜肥 (增加發(fā)酵地溫 ),畝用 3 000 kg,并灌入適當?shù)乃?,利用悶棚高溫滅殺有害生物 。1.3 種子消毒1) 預防真菌性病害 。選用 25 g/L 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按種子質(zhì)量 0.5%的濃度比例進行種子包衣處理 ,成本低于 1 元 /畝 ,可預防種傳 、土傳的真菌性病害 ,有效保護期自播種之日起 1520 天 ,較溫湯浸種法更有利于安全出苗 、齊苗 。2) 預防病毒性病害 。 番茄是一種易感染多種病毒病的作物 ,病毒病大多可由種子帶菌傳毒 ,并可復合感染加重危害 。 80%的番茄種子帶有不同的病毒病原 , 以往的方法是將干種子放入 70 的恒溫箱中 ,干熱處理 12 小時鈍化病毒備用 ,而一般農(nóng)戶沒有此設備 ,干熱處理也就無從談起 。改進的化學鈍化處理方法為 ,先用清水浸泡種子 34 小時 ,再放入10%磷酸鈉溶液中浸泡 2030 分鐘 , 撈出后用清水沖洗 34 次 ,以去除殘留藥液 ,再進行催芽 ,效果穩(wěn)定且方便易行 。3) 預防細菌性病害 。 番茄上主要有 3 種細菌性病害 ,北方部分省份是潰瘍病的疫區(qū) ,除了通過檢疫手段防止從疫區(qū)調(diào)種外 , 為防止種子帶菌有 3 種處理方法 ,均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 用種子質(zhì)量 1.5的漂白粉 , 加少量水與種子拌勻后放入容器中密閉消毒 16 小時 ,清洗后播種 ;用 0.02%濃度新植霉素液浸種 1 小時 ; 用 100 萬單位硫酸鏈霉素或氯霉素 500 倍液浸 2 小時后用清水沖洗 810 分鐘后播種 。1.4 苗期病蟲害防治 關鍵是培育無病蟲壯苗 。 出苗后 710 天 ,結合苗床澆水 ,使用 25 g/L 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1 000 倍液淋澆 , 預防真菌性根際病害和土傳病害 ; 預防番茄病毒的關鍵時期是 3 葉至 5 葉1 心期 。 使用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4 0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每1520 天防治一次煙粉虱 、蚜蟲 、薊馬等傳毒蟲媒 。秋冬季育苗時期長的 , 可根據(jù)秧苗生長情況與病蟲發(fā)生動態(tài)需要 ,連續(xù)用藥預防 。移栽定植前一周先澆一次起苗水 ,2 天后起苗 、囤苗 (假植 )。 定植前 3 天 ,使用廣譜性生物源殺菌劑 250 g/L 嘧菌酯懸浮劑8001 000 倍液混用植物根系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 做好秧苗帶藥移栽保護 。 秋季育苗還應注意選用滅蠅胺類農(nóng)藥防治美洲斑潛蠅等害蟲 。為減少育苗期外來傳毒蟲媒 , 苗床周邊布設銀灰反光膜驅蟲 。 番茄出苗達到 2 葉 1 心至移栽定植前 ,用 8%寧南霉素水劑 300350 倍液 ,每 57 天預防一次病毒病 ; 用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每 1520 天防治傳毒蟲媒一次 。2 番茄移栽 、定植期的綠色防控措施2.1 物理防控1) 設防蟲網(wǎng)阻隔傳毒蟲媒 。 溫室大棚等設施的通風口用尼龍網(wǎng)紗密封 ,阻止煙粉虱 、蚜蟲 、薊馬的遷入 。2) 使用銀灰膜驅避傳毒蟲媒 。 將銀灰色地膜剪成 1015 cm 寬的膜條 ,膜條間距 10 cm,縱橫拉成網(wǎng)眼狀 ,圍在設施周圍 ,驅避煙粉虱 、蚜蟲 、薊馬 。3) 黃板誘殺粉虱 。 購用 20 cm25 cm 的含植物誘源專用誘蟲黃卡 ,掛在行間或株間 ,每 2025 m2使用 1 塊 ,誘殺入侵設施內(nèi)的煙粉虱 、薊馬 、蚜蟲 、美洲斑潛蠅等害蟲 ,可比普通黃卡提高誘蟲效果 34 倍 。2.2 農(nóng)業(yè)措施1) 合理密植 。采用寬窄行種植 ,大行距 80100cm, 小行距 4060 cm, 株距 2530 cm, 每畝種植2 8003 200 株 ,防止密度過大誘發(fā)病蟲發(fā)生 。2) 加強管理 。 及時澆水 、施肥 ,放風排濕 ,控制好溫濕度 。 移栽定植后 7 天內(nèi) ,結合澆水 ,對早春番茄使用 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1 000 倍液噴淋 ,防治真菌性根際病害和土傳病害 ;對夏秋番茄 ,每 1520 天交替使用一次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倍液 , 連續(xù)使用 24 次 , 防治傳毒蟲媒煙粉虱 、蚜蟲 、薊馬 。結合每 57 天一次的定期整枝打杈 ,摘除植株的病 、老 、黃葉和病果 ,拔除病株 ,結合使用坐果靈等生長素點花 ,在點花液中混用 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預防果實發(fā)生灰霉病 。3 定植后到采收期綠色防治技術要點結合每 57 天一次的定期整枝打杈 ,摘除植株的病 、老 、黃葉和病果 ,拔除病株 ,結合使用生長素點58-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2017 年第 12 期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7, Vol. 33. No. 12植物保護 花 , 在點花液中混用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預防果實發(fā)生灰霉病 。上海地區(qū)設施栽培番茄上常見主要病害有番茄灰霉病 、葉霉病 、菌核病 、晚疫病 、早疫病及病毒病等 ;常見主要害蟲有煙粉虱 、番茄刺皮癭螨 、美洲斑潛蠅 、蚜蟲 、薊馬等 。 設施番茄病蟲害防控主要針對實際生產(chǎn)中的 3 個主要茬口 。3.1 春番茄茬口 第 1 次用藥 :移栽后 15 天左右 ,多數(shù)年份常遇連陰雨天氣 ,使用 10%腐霉利煙劑 ,7天熏一次 ; 晴天使用 250g/L 嘧菌酯懸浮劑 8001 000 倍液 、混用 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稀釋液均勻噴霧 ,預防病害 。第 2 次用藥 :第 1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選用400 g/L 嘧霉胺懸浮劑 8001 000 倍 , 混用 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稀釋液噴霧 ,預防病害 。第 3 次用藥 :第 2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選用80%嘧霉胺水分散粒劑 2 000 倍噴霧 ,防治灰霉病 、菌核病 。 同時注意有無害蟲的發(fā)生與病毒病癥狀的表現(xiàn) 。第 4 次用藥 :第 3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選用30%苯甲 丙環(huán)唑乳油 1 500 倍液 , 防治葉霉病 、灰霉病 ,兼治菌核病 、早疫病 、晚疫病 ,如晚疫病發(fā)生重 , 可混用 687.5g/L 氟菌 霜霉威懸浮劑 500700倍液 。 如發(fā)生煙粉虱 、蚜蟲 、薊馬 ,可混用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或煙堿類 (如吡蟲啉 )農(nóng)藥 。如發(fā)生有病毒病癥狀 , 加施 20%嗎胍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300500 倍液防治 。第 5 次用藥 :第 4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農(nóng)藥選用可參考第 4 次用藥的品種 ,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 ,注意交替使用 。3.2 夏番茄茬口 第 1 次用藥 : 移栽后 7 天左右 ,使用 250 g/L 嘧菌酯懸浮劑 1 000 倍液 、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液噴霧 ,預防病害 ,混用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防治傳毒蟲媒煙粉虱 、蚜蟲 、薊馬 。 如發(fā)生美洲斑潛蠅 ,還需要混用滅蠅胺類農(nóng)藥兼治 。第 2 次用藥 :第 1 次用藥期后 15 天左右 ,主要針對傳病毒病的蟲媒 ,預防病毒病 ,選用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液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 混用 8%寧南霉素水劑500600 倍液噴霧 ;如發(fā)生美洲斑潛蠅 ,混用滅蠅胺類農(nóng)藥兼治 。第 3 次用藥 :第 2 次用藥期后 15 天左右 ,選用廣譜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類農(nóng)藥防治煙粉虱 、番茄刺皮癭螨 、美洲斑潛蠅 、薊馬 、蚜蟲等 。 混用20%嗎胍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300500 倍液兼治病毒病 。第 4 次用藥 :第 3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 , 參考選用第 3 次用藥的品種合理交替使用 ,并混用 0.1%磷酸二氫鉀葉面追施磷 、鉀元素補充養(yǎng)分 ,提高番茄植株抗性 。第 5 次用藥 :第 4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視需要而定 ,一般仍參考選用第 3、4 次類同的農(nóng)藥品種 ,交替使用 ,混用 0.1%磷酸二氫鉀葉面追施磷 、鉀肥補充植株結果養(yǎng)分的所需 。3.3 秋番茄茬口 第 1 次用藥 : 移栽后 5 天左右 ,選用廣譜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類農(nóng)藥防治煙粉虱 、番茄刺皮癭螨 、美洲斑潛蠅 、薊馬 、蚜蟲等 ,混用 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液噴霧 , 預防病毒病 。第 2 次用藥 :第 1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選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3 0003 500 倍或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2 5003 000 倍液 ,混用 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噴霧 ;如發(fā)生美洲斑潛蠅混用滅蠅胺類農(nóng)藥兼治 。第 3 次用藥 :第 2 次用藥期后 15 天左右 ,選用廣譜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類農(nóng)藥防治煙粉虱 、番茄刺皮癭螨 、美洲斑潛蠅 、薊馬 、蚜蟲等 ,混用8%寧南霉素水劑 500600 倍噴霧 ,預防病毒病 。第 4 次用藥 :第 3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根據(jù)田間病蟲發(fā)生情況 , 參考并交替選用第 2、3 次用藥品種 , 預防病毒病改用 20%嗎胍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300500 倍噴霧 ,混用 0.1%磷酸二氫鉀葉面追施磷 、鉀肥補充養(yǎng)分 。第 5 次用藥 :第 4 次用藥期后 10 天左右 ,視需要而定 ,一般參考前幾次用藥 ,避免過度重復使用同種農(nóng)藥連續(xù)防治 , 預防病毒病仍用 20%嗎胍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300500 倍液噴霧 ,葉面追肥仍混用0.1%磷酸二氫鉀補充養(yǎng)分 。4 防控成效應用保護地設施番茄的綠色防控集成技術 ,在上述基地經(jīng)多年生產(chǎn)實踐證明 ,以往 (下轉第 64 頁 )59-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2017 年第 12 期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7, Vol. 33. No. 12(上接第 59 頁 ) 常發(fā)生的病蟲災害已經(jīng)基本得到控制 ,由于重視了產(chǎn)前消毒 、產(chǎn)中預防 ,結合選用高效 、安全 、無殘留的農(nóng)藥 ,即使番茄生長到中后期 ,植株仍生長健康 ,基本無病蟲為害 ,通常 45 次藥后即無需再用藥 , 科學地避開了用藥安全間隔期與采收之間的矛盾 。經(jīng)多點測產(chǎn) ,示范地畝平均單產(chǎn)春番茄2 0002 500 kg, 夏番茄 3 5004 000 kg, 秋番茄3 000 kg 左右 ,番茄品質(zhì)大幅度提高 ,少有受病毒病為害的果實 ,與非示范區(qū)常規(guī)保護地相比 ,產(chǎn)量增加50%65%,效益增加 60%80%,農(nóng)藥折百使用量平均減少 40%60%,農(nóng)藥防治次數(shù)減少 35 次 ,經(jīng)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明顯增長 。植物保護 出 ,與空白對照相比 ,經(jīng)藥劑拌種后的小麥產(chǎn)量明顯增加 。 處理 24 的小麥播種量相同 (20 kg/畝 ),但是藥劑種類和用量不同 ,此時產(chǎn)量最高的是處理 3,即 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60 g/L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處理 制劑用量為 (100+25)mL/100kg 種子 ,小麥產(chǎn)量為 409.37 kg/畝 ; 處理 58 在吡蟲啉和戊唑醇制劑用量相同的情況下 , 隨著播種量的降低 ,小麥的產(chǎn)量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 , 最高產(chǎn)量可達421.78 kg/畝 。 綜上可以看出 ,采用吡蟲啉 +戊唑醇拌種可以增加小麥產(chǎn)量 ,但增加藥劑濃度 ,增產(chǎn)效果不明顯 ;同時 ,采用吡蟲啉 +戊唑醇拌種可以適當減少小麥的播種量 本試驗表明 ,當 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60 g/L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的制劑用量為 (200+50)mL/100kg,且播種量為 17.50 kg/畝 ,增產(chǎn)效果最好 。3 結論與討論3.1 結論 通過試驗可知 , 吡蟲啉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小麥包衣拌種可以有效防治小麥蚜蟲 , 且隨濃度增加 ,防治效果增強 ,在 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60 g/L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的制劑用量為 (300+75)mL/100kg 下 , 小麥蚜蟲的防治效果可高達95.1%。 據(jù)報道 ,吡蟲啉與戊唑醇處理均會降低小麥種子中 -淀粉酶活性 、 蛋白酶活性及其吸水性 ,從而影響小麥種子萌發(fā) , 但小麥可能通過適應和自身調(diào)節(jié)來對抗這種影響6-7。 本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果 ,通過在小麥起身期和抽穗期對小麥根數(shù) 、根長 、分蘗數(shù) 、株高 、地上部分鮮重 、地下部分鮮重的調(diào)查 ,發(fā)現(xiàn)吡蟲啉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小麥包衣拌種對小麥的生長有一定影響 ,但并未降低小麥最終產(chǎn)量 。采用吡蟲啉 +戊唑醇拌種可以降低小麥的播種量 ,本試驗表明 , 當 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60 g/L 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的制劑用量為 (200+50)mL/100kg,且播種量為 17.50 kg/畝 ,增產(chǎn)效果最好 ,小麥的產(chǎn)量可高達 421.78 kg/畝 。3.2 討論 戊唑醇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廣譜殺菌劑 ,對小麥主要病害如銹病 、白粉病 、赤霉病 、紋枯病 、黑穗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效8-9。 本試驗選用戊唑醇與吡蟲啉復配 , 預期對小麥病害特別是種傳和土傳病害均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 但由于試驗當年各種小麥病害 (銹病 、黑穗病等 )發(fā)生很輕 ,未能進行相關調(diào)查分析 ,因此 ,上述藥劑處理對病害的防效如何還需進一步試驗驗證 。參考文獻 :1 劉慧 . 我國主要麥區(qū)小麥籽粒產(chǎn)量和關鍵營養(yǎng)元素含量評價及調(diào)控 D. 楊陵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 2016,5.2 張彥民 . 高巧與立克秀懸浮種衣劑防治小麥病蟲害試驗報告 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 , 2015,35(10):4-5.3 李景玉 . 高巧 +立克秀懸浮種衣劑防治小麥病蟲害試驗報告 J. 基層農(nóng)技推廣 , 2015(11):17-21.4 孫永軍 ,劉婭 ,李春梅 ,等 . 拿敵穩(wěn) 、富力庫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試驗研究 J. 植物醫(yī)生 ,2013(6):23-25.5 張武軍 ,張偉 ,張輝 ,等 . 粉唑醇 、戊唑醇防治小麥白粉病試驗研究 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08(5):1303-1307.6 田體偉 ,張夢晗 ,趙麗鑫 ,等 . 戊唑醇種衣劑對小麥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J. 種子 ,2014(12):66-69.7 張夢晗 ,楊換玲 ,郭線茹 ,等 . 吡蟲啉種衣劑對小麥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及相關生理機制 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8):76-79.8 于鳳翠 ,吳重言 ,孫永蓮 ,等 . 30%戊唑醇 SC 防治小麥白粉病和葉銹病效果試驗 J.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 ,2011(2):137-139.9 孔祥英 ,馬鴻翔 ,張旭 ,等 . 戊唑醇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治和增產(chǎn)效果 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14 (4):64-67.收稿日期 :2017-06-07; 修回日期 :2017-09-10基金項目 :2013 年農(nóng)業(yè)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fā) 控制農(nóng)藥面源污染項目 (PXM2013-036203-000046)作者簡介 :于勇謀 ,碩士 ,經(jīng)濟師 ,主要從事國內(nèi)外農(nóng)業(yè)技術交流及農(nóng)技推廣工作 。 E-mail:yymoualiyun.com。!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