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概況.pdf
D OI 10 13629 ki 53 1054 2020 12 001 中國食用菌 20 39 12 1 7 我國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概況 秦文韜 1 2 3 王守現(xiàn) 1 2 3 4 榮成博 1 2 3 宋忠娟 4 劉 宇 1 2 3 1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 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 北京 100097 2 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3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華北都市農(nóng)業(yè)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97 4 京科智寶 北京 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摘 要 近年來 隨著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病害的發(fā)生亦愈來愈普遍和嚴重 成為制約食用菌產(chǎn)業(yè)提檔升級和健 康發(fā)展的主要瓶頸 通過介紹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的特點 指出了 病害防控工作尚存的問題 并針對后期病 害防控工 作提出了相關(guān)建議 以期 為食用菌病害綜合防控體 系的建立提供技術(shù)支撐 促進產(chǎn)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guān)鍵 詞 食 用 菌 病 害 發(fā) 生 防控 措 施 產(chǎn) 業(yè) 發(fā) 展 中圖分類號 S646 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3 8310 2020 12 0001 07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Edible Fungus Diseases in China QIN Wen tao 1 2 3 WANG Shou xian 1 2 3 4 RONG Cheng bo 1 2 3 SONG Zhong juan 4 LIU Yu 1 2 3 1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2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dible Mushroom Beijing 100097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North China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097 China 4 Jingke Elite Bei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Occurrence of edible fungus disease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and seri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in dustry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upgrading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ush room industr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edible fungus diseas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edible fungus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disease man agement in the future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ed ible fungus disease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edible fungus disease occurr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dustry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2020 年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shè) 專 項 KJCX20200601 2016 年北京市食用菌創(chuàng)新團隊 BAIC05 2020 2020 年 北 京 市 農(nóng)林科學院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shè)專項 KJCX20200105 國家食用菌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 CARS 20 作者簡介 秦文韜 1988 女 博士 助理研究員 主要從事食用菌病蟲害綜合防控研究 E mail qinwentao 通 信 作 者 劉宇 1968 男 本科 研究員 主要從事食用菌育種及栽培研究 E mail Ly6828 收稿日期 2020 11 10 食用菌作為人類飲食結(jié)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 全 球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生產(chǎn) 尤其在荷 蘭 日 本 韓 國 美國等國家均已經(jīng)實現(xiàn)食用菌工廠化生 產(chǎn) 1 食用菌生產(chǎn)具有周期短 投 資 少 見 效 快 效 益高等特點 在我國部分地區(qū) 食用菌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成 為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和脫貧產(chǎn)業(yè) 極大地促進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 展 增加了農(nóng)民 收 入 2 根據(jù)中國食用菌協(xié) 會 統(tǒng) 計 數(shù) 據(jù) 2019 年 全 國 食用菌總產(chǎn)量達 3 934 萬 噸 總 產(chǎn) 值 達 3 127 億元 主要栽培品種為香菇 Lentinla edo des 黑 木 耳 Auricalaria auricula 平 菇 Pleurotus ostreatus 金針菇 Flammulina filiformis 雙 孢 蘑 菇 Agaricus bisporus 杏 鮑 菇 Plearotus eryngii 毛 木 耳 Auricularia cornea 等 3 目前我國食用菌以設(shè)施農(nóng)業(yè)栽培為主 隨著產(chǎn) 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栽培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 食用菌病害 發(fā) 生 愈 來 愈 普 遍 愈來愈嚴重 成為制約產(chǎn)業(yè)發(fā)展 的 主 要 瓶 頸 4 一方面 病害降低食用菌產(chǎn)量 造 成 經(jīng)濟損失達總產(chǎn)量的 20 30 嚴 重 時 達 50 以 上 甚至絕產(chǎn)絕收 5 另一方面 病害降低食用 菌 產(chǎn) 品品質(zhì) 使經(jīng)濟效益大幅下降 嚴重挫傷企業(yè)和菇 綜述 農(nóng) 的 生 產(chǎn) 積 極 性 4 因此 如何預防 控 制 食 用 菌 病 害的發(fā)生與蔓延已成為食用菌領(lǐng)域亟待解決的重要 課題 通過介紹食用菌病害的類型 發(fā) 生 特 點 及 防 控 措施 指出食用菌病害防控工作面臨的諸多問題和 挑戰(zhàn) 并據(jù)此提出強化食用菌病害防控技術(shù)的對策 建議 以期為食用菌病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達到 科 學 經(jīng)濟 實用 的目標奠定基礎(chǔ) 1 我國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特點 1 1 病害種類繁多 按照食用菌病害發(fā)生的原因 可分為侵染性病 害 競爭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三大類 2 1 1 1 侵染性病害 食用菌侵染性病害根據(jù)病原物的不同 主要分 為 真 菌 細 菌 病毒和線蟲四大類 6 目 前 食 用 菌 病 害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害特征描述 病 原 鑒 定 發(fā) 生 規(guī)律探究及防治技術(shù)研究 4 個方面 致病機理的研 究相對較少 7 1 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種類多 病原復雜 枝 葡 霉 Clado botryum spp 侵染雙孢蘑菇 雞 腿 菇 Coprinus coma tus 毛木耳 香菇等的子實體引起蛛網(wǎng)病 嚴重影 響食用菌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8 有 害 疣 孢 霉 Mycogone perniciosa 主要侵染雙孢蘑菇引起疣孢霉病 又稱 褐 斑 病 濕 泡 病 是雙孢蘑菇生產(chǎn)中危害最普遍 最 嚴 重 的 病 害 9 菌 生 輪 枝 霉 Verticillium fungico la 侵染雙孢蘑菇引起干泡病 10 粉 紅 聚 端 孢 Tri chothecium roseum 侵染雞腿菇引起菌柄潰瘍病 11 近年來隨著羊肚菌 Morchella spp 的規(guī)?;耘?變 紅 鐮 刀 菌 Fusarium incarnatum 引起的菌柄腐爛 病和長孢卵單隔孢霉 Diplo 觟 spora longispora 引 起 枯萎病發(fā)生越來越嚴重 羊肚菌菌柄腐爛病發(fā)生嚴 重時子實體發(fā)病率達 20 以上 4 12 14 2 細菌病害 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托拉斯假單胞桿菌 Pseu domonas tolaasii 引起的褐斑病 北京 泛 菌 Pantoea beijingensis 引起杏鮑菇和白靈菇 Pleurotus feru lae 軟 腐 病 美 洲 愛 文 氏 菌 Ewingella americana 引起的雙孢蘑菇菌柄壞死病 田野黃色單胞桿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引起的黃色單胞菌病 菊 苣假單胞 桿 菌 Pseudomonas cichorii 引 起 的 菌 褶 滴 水病 等 15 17 托拉斯假單胞桿菌是引起食用菌細菌病 害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可以侵染雙孢蘑菇 平 菇 等多種食用菌 其主要致病機制是產(chǎn)生細胞外 毒 素 形成跨膜孔 破壞食用菌細胞壁 18 3 病 毒 病 害 食用菌病毒病常導致食用菌子實體畸形或不形 成 子 實 體 菌絲生長緩慢 褐 化 腐爛等 嚴重時 可 造 成 10 15 的減產(chǎn) 損失高達幾十億元以上 若防治不當還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且大多數(shù)食用菌 病毒具有潛隱性 潛伏時間較長 初期癥狀不明 顯 所以很難發(fā)現(xiàn) 19 20 食用菌病毒種類繁多 目 前國內(nèi)外已報道了 30 余種 僅侵染香菇的病毒就 有 6 種 7 種 大多以球狀 桿 狀 線 狀 或 噬 菌 體 形 式存在 但以球狀居多 在已報道的病毒中 感染 雙 孢 蘑 菇 的 球 狀 病 毒 有 4 種 感染香菇的球狀病毒 有 3 種 以 上 19 目前我國生產(chǎn)上食用菌病毒有10 余 種 21 22 常 見 的 有 Lentinula edodes partitivirus 1 LePV1 病毒引起的香菇病毒病 23 La France iso metric virus LIV 病毒引起的雙孢蘑菇病毒病等 4 4 線蟲病害 線蟲可以在食用菌生長的不同階段為害 導致 菌絲稀疏 顏色變暗 呈水漬狀 培養(yǎng)料變黑 發(fā) 粘 散 發(fā) 腥 臭 味 24 為害食用菌的線蟲種類較多 國 內(nèi) 外 報 道 20 余種 大部分屬于自由生活 類 群 一 般不直接為害食用菌 菇床上小桿屬 Rhabditis 線蟲數(shù)量最多 其大量出現(xiàn)常暗示著菇床或堆肥濕 度過大等環(huán)境不適 25 直接取食為害食用菌菌絲體的 病原線蟲主要有蘑菇菌絲莖線蟲 Ditylenchus myce liophagus 和堆肥滑刃線蟲 Aphelenchoides com posticola 2 種 它們用口針刺入菌絲細胞內(nèi)吸吮營 養(yǎng) 少量線蟲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但線蟲繁殖速度 快 為害嚴重時導致長滿菌絲的培養(yǎng)料短時間內(nèi)變 潮 濕 散發(fā)惡臭味 菌絲全部消失 且由于線蟲為 害時造成傷口常導致細菌滋生 二者共同為害加重 了生產(chǎn)上的經(jīng)濟損失 26 1 1 2 競爭性病害 競爭性病害即部分微生物通過與食用菌菌絲競 爭營養(yǎng)和生存空間 阻礙食用菌菌絲在培養(yǎng)料上正 常 生長 病害發(fā)生較輕時局部范圍出菇少或形成斑 點菇 發(fā)生嚴重時可導致整批菌種或整床培養(yǎng)料報 廢 損失嚴重 4 27 病原大多是絲狀真菌 主要包括青霉 木 霉 鏈 孢 霉 曲 霉 石 膏 霉 等 28 其 中 青 霉 和 木 霉 是 發(fā) 生最普遍的競爭性雜菌 污染食用菌的青霉至少 13 種 29 30 木 霉 至 少 6 種 8 31 此 外 少 數(shù) 細 菌 放 線 菌 酵母類和鬼傘也可污染食用菌 如芽孢桿菌屬 Bacillus 假 單 胞 桿 菌 屬 Pseudomonas 黃 單 胞 桿 菌 屬 Xanthomonas 和 歐 文 氏 菌 屬 Erwinia 的 某些種類 4 1 1 3 生理性病害 食用菌生理性病害發(fā)生的原因包括培養(yǎng)料和栽 培環(huán)境不適宜兩方面 如缺氧引起的畸形菇 使用 劣質(zhì)原材料引起的菌絲稀疏與凋亡 溫度偏高引起 的 菌 棒 腐 爛 子實體萎蔫和流耳等 在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 造成經(jīng)濟損失 但當環(huán)境條件改善后 病害不會繼 續(xù)蔓延 甚至能夠恢復 4 1 2 病原復雜且部分病原寄主專化性強 食用菌病害不僅種類多樣 病原還極其復雜 如杏鮑菇腐爛病的病原物主要是惡臭假單胞桿菌 P putida 但是 P beijingensis 及 Erwinia sp 亦可侵 染杏鮑菇引起此病害的發(fā)生 不同病原物的致病力 存 在 差 異 4 32 33 同種病原侵染不同寄主癥狀存在差 異 增加了生產(chǎn)中病害診斷的難度 如 P tolaasii 可 侵染雙孢蘑菇 平 菇 杏 鮑 菇 香 菇 金 針 菇 大 肥 菇 Agaricus bitorouis 等 造 成 不 同 程 度 的 危 害 金針菇受害后發(fā)生黑腐病 病菌主要在菌柄基 部開始侵染 形成黑色水漬狀病斑 后期病部連成 片 黑褐色 質(zhì)軟 有黏液 散發(fā)輕微臭味 而雙 孢蘑菇和平菇受害后發(fā)生褐斑病 雙孢蘑菇受害初 期在菌蓋或菌柄上出現(xiàn)小的圓形病斑 淺褐色 后 期顏色逐漸加深 并擴大為不規(guī)則形 水漬狀 凹 陷 而病菌多從幼小的菌蓋或菌柄與菌蓋連接的凹 陷處開始侵染平菇 且發(fā)病部位常在子實體表層 而非子實體內(nèi)部 4 生產(chǎn)上食用菌品種多樣 病原物對不同品種的 寄主?;源嬖诓町?矩孢木霉 Trichoderma ob longisporum 通常僅侵染香菇 侵占木霉 T ag gressivum 通常僅侵染雙孢蘑菇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可侵染雙孢蘑菇和香菇 綠色木霉 T viride 寄主較廣泛 可侵染雙孢蘑菇 香 菇 黑 木 耳 平 菇 和 靈 芝 4 31 凸 出 枝 葡 霉 Cladobotryum protrusum 通常僅侵染雞腿菇 異形枝葡霉 C varium 僅侵染杏鮑菇 古巴枝葡霉 C cubitense 通常僅侵染毛木耳 樹狀枝 葡 霉 C dendroides 通 常僅侵染雙孢蘑菇 而嗜 菌 枝 葡 霉 C mycophilum 寄主范圍較廣 可侵染雙孢蘑菇 杏 鮑 菇 和 靈 芝 34 36 近年隨著食用菌產(chǎn)業(yè)規(guī)模逐漸擴大 病原菌的寄主 范 圍 也 逐 漸 拓 寬 2019 年 首次在國內(nèi)報道了 C dendroides 侵染香菇引起蛛網(wǎng)病 37 1 3 以農(nóng)業(yè)栽培防治措施為主且多種防控措施并存 食用菌病害種類多 病原復雜 單獨使用某種 防控措施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 生產(chǎn)上常以 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 協(xié)調(diào)利用物理 化 學 生 物 等 多 種 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1 3 1 農(nóng)業(yè)防治 農(nóng)業(yè)栽培措施防治食用菌病害是最經(jīng)濟的防控 方法 也是保障食用菌質(zhì)量安全的重要舉措 4 生 產(chǎn) 中應(yīng)嚴格把控食用菌菌種質(zhì)量關(guān) 選育抗病 抗 雜 抗逆性強的豐產(chǎn)優(yōu)良品種 改進栽培模式 選 擇 新 鮮 干 燥 無霉變的優(yōu)質(zhì)培養(yǎng)料并嚴格滅菌 滅菌 時排放冷空氣要完全 以徹底殺死病原物及蟲卵 控制好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 防止培養(yǎng)料過濕 覆 土 材 料 要 提 前 用 日 光 暴 曬 甲醛熏蒸消毒處理 拌料和 管理用水需潔凈 防止病原物通過水傳播為害 搞 好菇棚環(huán)境衛(wèi)生 定期檢查 污染菌種要立即隔離 并 銷 毀 防 止 二 次 為 害 若發(fā)現(xiàn)病毒 須在子實體 散發(fā)孢子前及時采收 防止病毒通過孢子傳播 消 滅各種媒介害蟲 防止線蟲傳播 出菇期間要加強 通 風 防 止 菇 房 悶 熱 潮濕 保障食用菌生長所需 的各種環(huán)境條件 38 1 3 2 物理防治 生產(chǎn)上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即利用高壓蒸汽滅 菌充分消滅培養(yǎng)料或覆土材料中的病原物或蟲卵 或 通過堆肥發(fā)酵殺死多數(shù)不耐高溫的病原物 39 40 此 外 利 用 紫 外 燈 日 光 高溫設(shè)備對接種室或菇房 進行消毒處理 并在門窗上安裝防蟲網(wǎng)和空氣過濾 裝置 阻隔各種媒介害蟲和病原物進入 防止病害 發(fā)生 41 43 秦文韜等 我國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概況 1 3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利用病原物間的寄生 拮 抗 等 相 互 作用或某些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的生物代謝物或植 物提取物進行病害防治 綠色環(huán)保 無殘留 對其 他生物無害 如利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病害 44 利 用 中 生 菌 素 寧 南 霉 素 井崗霉素和乙蒜素等生物殺菌劑防 治 脈 孢霉等多種競爭性雜菌 45 46 利用病毒侵染病原 真菌 使其致病力下降 或采用某些拮抗細菌抑制 病原物的生長繁殖 減輕病害 47 此 外 有 報 道 稱 蒲 公 英 大 蒜 海 頭 紅 中藥材等植物的提取物對 木 霉 疣 孢 霉 芽孢桿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可 用于栽培場地消毒 但為避免食用菌菌絲體或子實 體接觸植物提取物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 應(yīng)謹慎用于菌 棒 菇床或子實體表面噴霧 48 50 螨 類 原 生 動 物 真 菌 細 菌 病 毒 放 線 菌 等都是線蟲的天敵 可用于防治食用菌線蟲 線 蟲 的天敵真菌有寄生性和捕食性 2 種 寄生性線蟲真 菌以分生孢子作為侵染源 捕食性的線蟲真菌分泌 粘液滲出物纏繞線蟲或產(chǎn)生捕食器捕捉線蟲 草菇 真 革 螨 Eugamasus consanguineus 個體較大 體殼 較硬 行動迅速 可捕食草菇和香菇線蟲 51 52 目 前 僅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有 15 余種 53 1 3 4 化學防治 生產(chǎn)上常用化學消毒劑或殺菌劑對接種室 接 種 工 具 菇 房 覆 土 材 料 運輸工具和生產(chǎn)場所等 進行處理 或清除感病子實體或感病菌棒后 撒施 于發(fā)病區(qū)及周圍 必要時 對采收后的菌棒 菌 渣 或菇床進行處理 以減少病原物來源或切斷傳播蔓 延 介 質(zhì) 4 生產(chǎn)上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高錳酸鉀 次 氯 酸 鹽 生 石 灰 福爾馬林等 有報道稱二氧化氯 消 毒 劑 4 000 倍液拌料或噴霧對白靈菇雜菌和平菇 黃 斑 病具有良好防效 54 55 化學藥劑方面 生產(chǎn)上應(yīng) 用較多藥劑為多菌靈 咪 鮮 胺 錳 鹽 克 霉 靈 硫 菌 靈 等 如 0 07 0 20 的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qū)?針菇綿腐病的防治效果好 56 使 用 0 5 mg L 1 1 0 mg L 1 氯酸鈉處理噴灑用 水 100 mg L 1 150 mg L 1 氯酸鈉處理發(fā)病區(qū)防治白靈菇細菌病害效果好 57 此外 生產(chǎn)上常通過減少用藥劑量來延長其半衰 期 以防止出現(xiàn)耐藥性 2 我國食用菌病害防控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 食用菌病害防控技術(shù)不斷提升 但隨 著食用菌產(chǎn)業(yè)整體發(fā)展 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 挑 戰(zhàn) 需要在未來發(fā)展中積極面對和解決 2 1 菇農(nóng)專業(yè)知識匱乏 目前我國食用菌多以散戶設(shè)施栽培為主 菇農(nóng) 大 多 缺 乏 食 用 菌 植物保護和園藝栽培等方面的專 業(yè)知識 因此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 很難準 確判定發(fā)病原因 對癥采取措施 如 遇 侵 染 性 病 害 將會延誤防控的最佳時機 導致巨大的損失 如 食 用菌線蟲蟲體微小 肉眼很難分辨 因此常誤認為 是高溫燒菌 2 2 缺乏選擇性強 安全 高效的防控藥劑 食用菌作為綠色 健康保健食品 其獨特的生 產(chǎn) 方 式 較短的生長周期要求生產(chǎn)者不能在子實體 生長階段施用任何化學藥劑 且食用菌病害和競爭 性雜菌大多是真菌引起的 其與食用菌對藥物的敏 感程度有許多相似之處 這就對化學防控藥劑的選 擇 性 提 出 很 高 要 求 此外 生產(chǎn)食用菌病害農(nóng)藥的 公司不愿意投入更多資本研發(fā)新藥劑 根 據(jù) 中 國 農(nóng) 藥信息網(wǎng)數(shù)據(jù) 目前已登記可用于食用菌生產(chǎn)的農(nóng) 藥 產(chǎn) 品 僅 13 種 包 括 11 種殺菌劑產(chǎn)品 可以防治 的 對 象 僅 有 褐 腐 病 白 腐 病 濕 泡 病 木 霉 及 其 他 霉 菌 且 其 中 的 3 個產(chǎn)品只能在平菇上使用 線 蟲 病也是食用菌生產(chǎn)過程中常發(fā)生的病害 但我國目 前還尚未登記防治食用菌線蟲的產(chǎn)品 58 因 此 目 前登記的藥劑很難滿足食用菌安全生產(chǎn)的需求 迫 切需要研發(fā)新型高效 安全的食用菌病害防控藥劑 2 3 部分病害病原復雜且致病機理不明 目前 食用菌病害種類多樣 為害程度各異 某些病害病原物復雜 且人們對食用菌病害的認識 還不夠深入 部分病原菌利用現(xiàn)有手段很難準確鑒 定 如羊肚菌枯萎病的病原 D longispora 曾 被 錯 誤 鑒定為長毛擬青霉 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 13 59 此外 生產(chǎn)上在食用菌子實體和培養(yǎng)料中分離獲得 的 木 霉 14 種 其中部分種類是食用菌的重 要 競 爭 性 雜 菌 但 是 T harzianum T viride 和 康 寧 木 霉 T koningii 等 亦可侵染香菇 平 菇 雙 孢 蘑 菇 黑 木 耳 靈 芝 等 食 用 菌 因此 確定某種木霉是否具 有 侵 染 性 需 要 充 足 的 證 據(jù) 此外 大部分病害病原 致病機理尚不明確 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因 此 在 生 產(chǎn)過程中 當疑難病害發(fā)生時 很難對癥下藥 延 誤治療時機 2 4 缺乏安全高效的病害綜合防控措施 食用菌因栽培周期短 農(nóng)藥極易殘留在子實體 內(nèi) 且其與病原物相似的藥物敏感程度對藥劑的選 擇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此外 食用菌病害生物防 治產(chǎn)品和技術(shù)不成熟 不 健 全 因此 目前食用菌 病害防控多采取農(nóng)業(yè) 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害蔓 延 如隔離病原物 撒生石灰覆蓋 加強菇棚栽培管 理 合 理 水 溫 氣 嚴格覆土材料消毒等 缺乏 集 物 理 栽 培 生物和化學等多種方法為一體的綜 合防控技術(shù)體系 60 61 3 強化食用菌病害防控技術(shù)的對策建議 3 1 加 強食用菌學科建設(shè)同時加大一線人員培訓力度 目前國內(nèi)食用菌專業(yè)人才缺乏 設(shè)置食用菌 專業(yè)的高校屈指可數(shù) 因此 建議在各大科研院 校加強食用菌學科建設(shè) 促進人才培養(yǎng)的力度 引進優(yōu)秀人才 加強對食用菌產(chǎn)業(yè)技術(shù)人員的培 訓 結(jié)合當?shù)貙嶋H 組織制定食用菌病害防治技 術(shù)規(guī)程 示范推廣病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 提高科學 用藥水平 不斷增強科研人員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鼓勵專業(yè)人員多深入生產(chǎn)一線進行科學指導 同 時 鼓勵微型和小型生產(chǎn)者進行整合 加大力度 扶持一些產(chǎn)業(yè)基礎(chǔ)好 發(fā) 展 潛 力 大 帶 動 能 力 強 的食用菌企業(yè)和農(nóng)民合作社 精心培育一批龍頭 企業(yè) 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技能 以點帶面 逐步推 進食用菌病害綜合防控工作 3 2 加快高效低毒藥劑研發(fā)并加強藥劑使用監(jiān)管 鼓勵各大科研院校加快高效 低 毒 安 全 的 防 控藥劑的研發(fā)工作 加快推進食用菌用藥登記 引導農(nóng)藥生產(chǎn)企業(yè)積極參與 按照食用菌用藥登 記資料及登記試驗要求 開展食用菌主要品種 主要防治對象的用藥篩選試驗及農(nóng)藥登記藥效試 驗 殘留試驗 加快推進食用菌用藥登記進程 逐步解決食用菌用藥需求 同時 各地要采取綜 合措施控制有害生物 減少對農(nóng)藥使用的依賴 促進食用菌產(chǎn)業(yè)綠色發(fā)展 另外 切實加強食用 菌生產(chǎn)用藥的監(jiān)督檢查 嚴格控制已取得登記藥 劑的安全間隔期 加強食用菌主產(chǎn)區(qū)農(nóng)資市場日 常監(jiān)督檢查 加強科學用藥指導服務(wù) 加強食用 菌農(nóng)藥殘留監(jiān)控 認真落實食用菌生產(chǎn)用藥記錄 制度 防范亂用藥 濫用藥問題發(fā)生 嚴禁農(nóng)殘 超標食用菌產(chǎn)品流入市場 3 3 加強食用菌生物防治技術(shù)研究 生物防治方法適合食用菌安全生產(chǎn)的需求 然 而目前國內(nèi)食用菌的生物防治工作大多處于基礎(chǔ)研 究層面 與生產(chǎn)應(yīng)用距離還很遠 因此需要進一步 研 究 病 菌 食用菌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者的關(guān)系 利用多 種 生 態(tài) 學 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方法解析疑難病 原的分類地位 了解其生物學特性 利用現(xiàn)代微生 物 基 因 組 學 轉(zhuǎn) 錄 組 學 蛋白質(zhì)組學等新技術(shù) 新 方法研究病害機理 為病害的科學防控提供理論基 礎(chǔ) 同時 借鑒和參考國外成功的方法和經(jīng)驗 加 強生物防治的研究工作 此外 如何商業(yè)化推廣應(yīng) 用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方法值得思考 這對 于 提 高 食 用 菌 品 質(zhì) 減少對農(nóng)藥的依賴 促進食用 菌產(chǎn)業(yè)綠色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3 4 堅持病害綜合防控原則 食用菌生產(chǎn)中一旦發(fā)生病害 必將造成損失 尤其是真菌性病害 具有隱秘性強 暴 發(fā) 速 度 快 發(fā)病范圍廣等特點 且缺乏針對性化學防控手段 防 治 難 度 較 大 因此 在食用菌生產(chǎn)過程中 病害 防控更應(yīng)強調(diào) 預防為主 防重于治 綜合防控 的 原 則 在生產(chǎn)過程中 嚴格篩選優(yōu)良菌種 搞好 菇房衛(wèi)生 選擇優(yōu)質(zhì)生產(chǎn)用材 滅菌要徹底 采用 科學合理的栽培措施 盡可能避免人為傳播 病 原 物 盡量采用農(nóng)業(yè) 物理或生物防治的措施 必要時 按規(guī)定選用殺菌劑 并注意濃度 劑量 防止發(fā)生 藥害 且需注意多種藥劑交替使用 避免產(chǎn)生抗藥 性 同時 應(yīng)實行規(guī)范化 制 度 化 標 準 化 管 理 敢于面對消費者 逐步建立食用菌生產(chǎn) 加 工 流 通等病害全套防控管理信用體系 4 展望 近年來 隨著食用菌在各地連年種植和工廠化 栽培日益普遍 食用菌病害的發(fā)生會愈來愈重 對 產(chǎn)品質(zhì)量造成安全隱患 隨著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 秦文韜等 我國食用菌病害發(fā)生與防控概況 情 的蔓延 今后對農(nóng)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要求越來越高 食 用 菌 病 害 的 預 防 為 主 綜合防控及對癥開方 就 顯得非常重要 因此 食用菌病害的綜合防控應(yīng)以 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為基礎(chǔ) 從整體栽培布局出 發(fā) 綜合利用一些經(jīng)濟有效 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 形 成較完整的綜合防控體系 把損失降至經(jīng)濟閾值以 下 實現(xiàn)食用菌產(chǎn)業(yè)良性和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為美 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世 界 食 用 菌 產(chǎn) 業(yè) 綜 述 EB OL 2015 12 08 2020 10 01 shtml 2 賀永 泉 食 用 菌 產(chǎn) 業(yè) 助 力 脫 貧 攻 堅 與 鄉(xiāng) 村 振 興 實 證 分 析 J 中國 食用 菌 2020 39 2 216 218 3 中 國 食 用 菌 協(xié) 會 2019 年 度 全 國 食 用 菌 統(tǒng) 計 調(diào) 查 結(jié) 果 分 析 EB OL 2020 12 22 2020 12 23 biz MzAxMzAwMjM0MQ mid 2652675152 idx 1 sn 8ac8b700af93244029667dd2847e9fe0 chksm 80410f5ab 736864cb27debb2c6263082792cbeb7abc73130f3caa41ded875 e9c2fb067dc4de1 mpshare 1 scene 1 srcid 1222s7y63WB 9sfidWyoTjpoj sharer sharetime 1608717031108 sharer shareid e62b17ff979a61ad9f0bd1a7296a7a50 key a0f85c 572622494af6c73504b77cb78956527b41973e57d5212700d19 aedb84d2e549203e45abee6f51fb0eae0bb33806a6ed7884b4ad 92c2940364af96c0351c77877388999900965181883ccc0e905 d404fb50a90e952d102fe6459a39c10b340eb9ae74186a927293 0696197621f34752a4cf7399983d535ae8f0700a1f62 ascene 1 uin MjkzOTM4MDcwMw 3D 3D devicetype Windows 10 version 62070158 lang zh CN exportkey AWejUv 2Bf0dIL6EVTbXIAVX4 3D pass ticket hlpM6 2FuSK9dc VL9uUyEyshuBlfvKfvheXcnGu75c09rUg 2FqB 2BrIz0w XRVJgDKhDV wx header 0 4 邊 銀 丙 食 用 菌 病 害 鑒 別 與 防 控 M 鄭 州 中 原 農(nóng) 民 出 版 社 2016 5 李 威 車 曉 蕾 孫 艷 霞 等 遼 陽 地 區(qū) 食 用 菌 病 蟲 害 調(diào) 查 及防 治方 法 J 食用 菌 2018 40 2 71 76 6 張 韶 升 劉 國 坤 肖 順 等 食 用 菌 病 蟲 害 速 診 快 治 M 福州 福建 科學 技 術(shù)出 版社 2020 7 邊 銀 丙 食 用 菌 菌 絲 體 侵 染 性 病 害 與 競 爭 性 病 害 研 究 進 展 J 食 用 菌學 報 2013 20 2 1 7 8 劉 正 慧 李 丹 Sossah FL 等 食 用 菌 主 要 病 原 真 菌 和 細 菌 J 菌 物研 究 2018 16 3 158 163 9 譚 琦 王 鐳 王 永 紅 等 不 同 地 區(qū) 有 害 疣 孢 霉 菌 株 生 物 學特 性研 究 J 食用 菌學 報 1996 3 1 46 50 10 黃 建 春 王 倩 宋 曉 霞 等 雙 孢 蘑 菇 褐 斑 病 干 泡 病 防治 技術(shù) J 食用 菌 2018 40 3 66 67 82 11 Dong WH Bian YB Stipe canker caused by Trichothecium roseum on the edible shaggy mane Coprinus comatus in Chi na J Plant Disease 2013 97 11 1507 1507 12 Guo MP Chen K Wang GZ et al First Report of stipe rot disease onMorchella importuna caused byFusarium incar natum F 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in China J Plant Dis ease 2016 100 12 2530 13 He PX Li CC Cai YL et al First report of pileus rot dis ease on cultivated Morchella importuna caused byDiplo 觟 spo ra longispora in China 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18 84 65 69 14 劉 偉 蔡 英 麗 何 培 新 等 羊 肚 菌 栽 培 的 病 蟲 害 發(fā) 生 規(guī) 律 及 防 控 措 施 J 食 用 菌 學 報 2019 26 2 128 134 15 Xu F Liu Y Ma YW et al First report of Pantoea beijingen sis induced soft rot disease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in China J Plant Disease 2014 98 7 1000 16 張 瑞 穎 胡 丹 丹 左 雪 梅 等 平 菇 和 雙 孢 蘑 菇 細 菌 性 褐 斑 病 研 究 進 展 J 植 物 保 護 學 報 2007 34 5 549 554 17 隋 昆 澎 田 龍 宋 冰 等 食 用 菌 細 菌 性 病 害 研 究 進 展 J 食 用菌 學報 2020 27 1 97 104 18 邊 銀 丙 徐 璟 煜 草 腐 食 用 菌 病 害 無 公 害 防 治 技 術(shù) 對 策 初 探 J 食 用 菌 2008 30 6 55 56 19 李 雪 飛 宋 冰 李 玉 食 用 菌 病 毒 的 研 究 進 展 J 微 生 物 學 通報 2019 59 10 1841 1854 20 徐 章 逸 邊 銀 丙 食 用 菌 病 毒 病 害 研 究 進 展 J 食 用 菌 學 報 2008 15 3 80 84 21 梁 振 普 張 小 霞 高 鵬 等 從 香 菇 子 實 體 中 分 離 了 兩 種 病毒 J 中國 食 用菌 2005 24 6 32 33 22 姚 立 陳 春 樂 張 忠 信 等 一 種 新 香 菇 病 毒 基 因 組 部 分 cDNA 序 列 及 病 毒 RT PCR 檢 測 J 微 生 物 學 通 報 2010 37 1 61 70 23 Guo MP Bian YB Wang JJ et al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partitivirus infecting the edible fungus Lentinula edodes J Plant Disease 2017 101 726 733 24 謝 飛 劉 奇 志 梁 林 琳 等 雙 孢 蘑 菇 基 質(zhì) 中 線 蟲 影 響 木 耳 菌 絲 生 長 的 數(shù) 量 閾 值 J 浙 江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2012 24 4 615 619 25 劉 又 高 柴 一 秋 李 發(fā) 勇 等 蘑 菇 線 蟲 種 類 及 其 防 治 技 術(shù) J 中 國食 用 菌 2008 27 4 45 47 26 郭 德 章 蘑 菇 線 蟲 的 主 要 種 類 及 預 防 措 施 J 新 疆 農(nóng) 墾 經(jīng) 濟 1994 5 68 68 27 吳曉 金 食 用菌 栽培 相 關(guān) 木 霉 的 調(diào) 查 和 分 析 D 福 州 福 建農(nóng) 林大 學 2008 28 李寶 聚 闞 琳娜 徐凱 等 食 用菌 生 產(chǎn)中 主要 競爭 性病 害 的 種 類 及 其 防 控 技 術(shù) J 中 國 蔬 菜 2005 12 61 62 29 崔 麗 紅 食 用 菌 栽 培 菌 棒 上 污 染 真 菌 的 分 離 鑒 定 及 多 樣 性分 析 D 大連 遼寧 師范 大學 2017 30 Rong CB Ma YW Wang SX et al Penicillium chroogom phum a new species in Penicillium section Ramosa isolated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Chroogomphus rutilus in China J Mycoscience 2016 57 1 79 84 31 馬 曉 龍 王 剛 正 樊 曉 琳 等 食 用 菌 與 木 霉 菌 互 作 機 制 研究 進展 J 微 生物 學通 報 2019 46 1 184 191 32 Ma YW Liu Y Wang SX et al Occurrence of Pantoea bei jingensis on Pleurotus eryngii in China J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4 96 2 433 33 張 瑞 穎 胡 丹 丹 顧 金 剛 等 刺 芹 側(cè) 耳 細 菌 性 軟 腐 病 病 原菌 分離 鑒 定 J 食 用菌 學報 2013 20 3 43 49 34 Tian FH Li CT Li Y First Report of Cladobotryum varium causing cobweb disease of 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in China J Plant Disease 2017 102 4 826 826 35 Wang GZ Guo MP Bian YB First Report of Cladobotryum protrusum causing cobweb disease on the edible mushroom Coprinus comatus J Plant Disease 2015 99 2 287 287 36 Wang GZ Ma CJ Zhou SS et al First report of cobweb dis ease of Auricularia polytricha caused by Cladobotryum cu bitense in Xuzhou China J Plant Disease 2018 102 7 1452 37 吳 希 禹 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