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麥殼砂漿砌塊填充蓄熱材料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熱性能.pdf
第 34 卷 第 13 期 農 業(yè) 工 程 學 報 V ol.34 No.13 2018 年 7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8 233 北疆麥殼砂漿砌塊填充蓄熱材料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熱性能馬月虹 1,2 ,李保明 1 ,張家發(fā) 1 ,張耀文 2(1. 中國農業(yè)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農業(yè)農村部設施農業(yè)工程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 新疆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 機械化研究所,烏魯木齊 830091) 摘 要:針對新疆戈壁沙漠區(qū)日光溫室在冬季嚴寒條件下,傳統(tǒng)墻體在夜間難以滿足作物生長對熱環(huán)境需求的問題,該 文研究新型的保溫蓄熱墻體材料和結構。將墻體主體結構采用麥殼砂漿砌塊,砌塊中間空格填充蓄熱材料,對麥殼砂漿 砌塊進行配比試驗和性能測試,篩選出抗壓強度、導熱性能較優(yōu)的砌塊建造溫室墻體,把麥殼砂漿砌塊+紅磚復合墻體日 光溫室和 37 cm磚混墻體日光溫室進行熱性能對比試驗,并種植番茄驗證。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外界環(huán)境下,室外最 低溫20.8 時,麥殼砂漿砌塊復合墻體日光溫室內溫度為 7.5 ,而磚混墻體日光溫室內溫度為 3.2 ,砌塊復合墻體 日光溫室內夜間出現最低室溫時間較磚混墻體日光溫室延遲 42 min;相同條件下砌塊復合墻體日光溫室栽培的番茄收獲 期早 16 d,單棚產量高 18.4%,驗證了砌塊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的保溫蓄熱性能優(yōu)于磚混墻體日光溫室,且滿足果蔬生長 對熱環(huán)境需求。該文提出的適應戈壁沙漠區(qū)日光溫室麥殼砂漿砌塊復合墻體及構造條件,為新型復合墻體在日光溫室中 的應用研究、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溫 室 ;墻體;溫 度;熱性能 ; 麥 殼 砂 漿 砌塊;抗壓強度;導熱系數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3.028 中圖分類號:S6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6819(2018)-13-0233-06 馬月虹,李保明,張家發(fā),張耀文. 北疆麥殼砂漿砌塊填充蓄熱材料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熱性能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8, 34(13):233238.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3.028 http:/www.tcsae.org Ma Yuehong, Li Baoming, Zhang Jiafa, Zhang Yaowe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greenhouse with composite wall using wheat shell-mortar block filling with heat storage material in north Xinjiang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8, 34(13): 23323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3.028 http:/www.tcsae.org 0 引 言近些年在新疆農業(yè)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新疆的戈壁沙 漠區(qū)溫室產業(yè)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 1 。新疆位于高緯度地 區(qū),冬季日照時間短,下午 16:00 時以后,熱量主要從 溫室圍護結構向外擴散,使得溫室內溫度急劇下降 2 。透 過日光溫室前屋面塑料薄膜投射到溫室北墻太陽輻射深 入墻體的厚度只有 2030 cm, 溫室墻體對太陽熱能的蓄 積量有限,依靠原有墻體被動式顯熱蓄熱方式,很難滿 足戈壁沙漠區(qū)溫室在嚴寒的夜晚作物生長對熱環(huán)境的需 求 3 ??簶淙A等 4 研究表明,約有 50%的太陽直射輻射熱 能將投射到日光溫室的后(北)墻體,墻體對溫室的熱 貢獻不容忽視。提高墻體的保溫和蓄熱性能是改善日光 溫室熱環(huán)境的關鍵因素之一 5 。 國內外研究日光溫室墻體材料、結構和熱性能的較 多。張林華等 6 研究認為砂石土材料是保溫蓄熱性好、經 濟、易得的墻體材料。但砂石土墻體易坍塌、保溫性不 可靠、占地面積大。國內外學者對于提高墻體蓄熱性的 研究多集中在加氣混凝土砌塊、粉煤灰磚、相變材料磚 等新材料的研究 7 。張海云等 8 對泡沫混凝土在日光溫室收稿日期:2017-11-20 修訂日期:2018-04-2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768072) 作者簡介:馬月虹,研究員,博士生,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設施農業(yè)工程 研究。Email:923999218qq.com。 通信作者:李保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設施農業(yè)工程工 藝與環(huán)境研究。Email:libm cau.edu.cn。 墻體中的適用性研究試驗結果表明發(fā)泡混凝土澆筑溫室 墻體后,溫室的保溫性能明顯高于其他同類溫室。張立 蕓等 9 研究表明采用加氣混凝土與聚苯板構筑的異質復 合墻體具有比黏土紅磚砌體更優(yōu)越的熱特性。但發(fā)泡和 加氣混凝土強度較低,干燥收縮值較大,墻體易吸水、 開裂等。孫心心 10 對日光溫室新型保溫材料的制備及應 用效果的研究證實了相變材料砌塊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蓄熱 性。但相變砌塊出現相變材料滲漏問題,性能不可靠, 且造價高。關于秸稈捆用作民用建筑保溫墻體材料也有 不少試驗研究 11-16 。 將秸稈壓縮制作成型, 用于墻體材料, 不僅具有一定的力學強度,還具有良好的熱工性能,不 同密度秸稈塊的導熱系數為 0.030.13w/(mk)。 秸稈塊保 溫性能理論上遠超過土壤和紅磚等傳統(tǒng)建材 17-18 。黃紅 英等 19 通過秸稈塊墻體日光溫室在蘇北地區(qū)應用效果試 驗,與磚墻和土墻相比,秸稈塊墻熱傳導率、體積熱容和 熱擴散系數顯著低于前兩者,這種熱工特性利于隔熱保溫 但不利于蓄積熱量。新疆的作物秸稈匱乏,秸稈塊墻體 實用性受限。蔣程瑤 20 對西北典型非耕地日光溫室復合 墻體砌筑方案的研究得出戈壁石復合墻體的蓄熱、放熱 性能優(yōu)于磚混墻體,爐渣空心砌塊+砂石堆砌建造的溫室 熱環(huán)境最優(yōu)。由于戈壁石復合墻體夜間降溫快,爐渣材 料有限、造價高,堆砌砂石坍塌等,這類墻體材料也受 限。 日光溫室墻體研究的趨勢是需要進一步研究有關墻 體傳熱性能和墻體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問題 21 。該文對 麥殼砂漿砌塊+紅磚,外加 10 cm厚聚苯板復合墻體日光 農業(yè)工程學報(http:/www.tcsae.org) 2018 年 234 溫室的蓄熱保溫性能進行研究,提出麥殼砂漿砌塊+紅磚 復合結構墻體的構造條件,對砌塊復合墻體溫室的蓄熱 保溫效果與磚混墻體溫室進行對比試驗和驗證。 1 麥殼砂漿砌塊制備和試驗溫室構建 1.1 試驗時間和地點 試驗時間為 2016 年 9 月-2018 年 2 月,麥殼砂漿砌 塊試樣制備在新疆農科院 3 號樓內完成,抗壓強度和導 熱系數測試在新疆水科院水工試驗大廳進行。 2 種不同墻 體日光溫室熱性能對比試驗和番茄栽培試驗在新疆北疆 伊犁地區(qū)察布查爾縣良繁場新建設施農業(yè)基地進行。 1.2 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麥殼產自新疆奇臺縣小麥產區(qū);水泥為 C32.5 普通硅酸鹽水泥;細沙產自和田地區(qū);粘合劑選用 型號為 CYD-128,外觀透明,呈淡黃;環(huán)氧值 0.5 0.54 eq/100 g;黏度 1114 Pa.s(25 條件下)。試驗用水 來自試驗大廳自來水。 1.3 試驗儀器設備 試驗采用天平(ACS-30, 浙江君凱順工貿公司)精確稱 量制作麥殼砂漿砌塊的水泥、麥殼和粘合劑等各成分質 量;麥殼砂漿砌塊在自制振動臺上充分振動后成型;用 05 kN 的萬能試驗機對麥殼砂漿砌塊進行動力試驗, 測 量抗壓強度;“導熱系數”用電導率儀(PHS-3E,上海雷 磁)測量。 1.4 麥殼砂漿砌塊配比影響因素確定 結合文獻資料和前期試驗基礎,為了分析各因素對 砌塊性能的影響,采用正交試驗來確定各種物料的合理 配比。經過分析和前期試驗確定了影響砌塊抗壓強度和 導熱性能的 3 個主要因素是:水泥用量、粘合劑摻量和 碎麥殼摻量。正交試驗設計為三要素三水平 L 9 (3 3 ),試驗 因素及編碼水平如表 1 所示。 表 1 因素編碼水平表 Table 1 Coding table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level 編碼 Codes 水泥摻量 Cement content A/% 碎麥殼摻量 Broken husk content B/% 粘合劑摻量 Binder content C/% 1 25 1.5 4 2 30 2.0 6 3 35 2.5 8 注:表中的摻量為質量比。 Note: The content in the table are percentages by mass. 1.5 麥殼砂漿砌塊制作方法 首先清理模具,模具的外尺寸長寬高為 370 mm 240 mm120 mm,內設 2 個尺寸為 110 mm120 mm 100 mm的空格,為利于脫模,在模具內表面涂適量的 機油。然后將各種物料按配比稱質量,混合攪拌均勻后置 于振動臺上振動,使各物料充分混合,將振動混合充分的 砂漿裝入模具并壓實,接著將裝好砂漿的模具再次置于振 動臺振動,使物料更加均勻充分分布,振動后模具內砂漿 體積變小, 需要再以砂漿填滿, 振動均勻后抹平。 放置 5 10 min,標注試驗砌塊的編號和日期。靜置 12 h后拆模, 拆模后對試驗砌塊連續(xù)養(yǎng)護 28 d, 正交試驗設計的 9 種配 比砌塊,每種制作 30 塊。麥殼砂漿砌塊見圖 1。 a. 砌塊實物圖 b. 砌塊示意圖 a. Picture of block b. Schematic of blocks 圖 1 麥殼砂漿砌塊 Fig.1 Blocks made of mortar and wheat husk 1.6 麥殼砂漿砌塊性能測試 密度測試:在正交試驗的 9 種砌塊試件中隨機各抽 取 10 個,分別稱取質量,根據體積計算出每種砌塊各自 密度,每種砌塊密度取 10 個砌塊的平均值。 抗壓強度測試:把已經測量過質量,密度已知的 10 個砌塊試件用微機控制自動壓力試驗機進行抗壓強試 驗,每種砌塊抗壓強度均取 10 個砌塊的平均值。 導熱系數測試:采用導熱測定儀,對砌塊的導熱系 數進行測定,取 10 個砌塊的平均值。 1.7 試驗溫室和對照溫室的選取 選取新疆北疆察布查爾縣良繁場設施農業(yè)園區(qū)內 2 座日光溫室測試。A 試驗日光溫室設計為墻體為 37 cm 麥殼砂漿砌塊+紅磚,外加 10 cm 厚聚苯板,0.51.5 m 高度處是麥殼砂漿砌塊,其他高度位置是紅磚,見圖 2a。 a. 墻體 圖 片 a. Picture of wall b. 麥殼 砂 漿砌塊 結 構 b. Structure of wheat shell-mortar block 圖 2 麥殼砂漿砌塊+ 紅磚復合墻體(A 溫室) Fig.2 Composite wall with wheat shell-mortar block and common brick (A greenhouse) 第 13 期 馬月虹等:北疆麥殼砂漿砌塊填充蓄熱材料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熱性能 235 由圖 2b 可知,麥殼砂漿砌塊為砂漿砌塊內填充生石 灰包(墻體內側)和爐渣包(墻體外側)而構成。對照 溫室 B 溫室,選取了北疆地區(qū)普遍使用的日光溫室,其 墻體為 37 cm磚墻,外加 10 cm厚聚苯板。 2 日光溫室熱性能和生產性能測試 A 試驗溫室和 B 對照溫室均使用相同保溫被覆蓋保 溫,2 個型號相同熱風爐供暖。 2.1 兩種日光溫室結構參數 A溫室墻體結構為 37 cm厚砂漿砌塊+紅磚的復合墻 體,外加 10 cm聚苯板, B 溫室墻體結構為 37 cm紅磚 10 cm聚苯板的磚混墻體,2 座日光溫室的主要結構參數 見表 2。 表 2 日光溫室的結構參數 Table 2 Structure parameter of sunlight greenhouse 溫室結構參數 Greenhouse structural parameter A溫室 A greenhouse B 溫室 B greenhouse 方位角 Azimuth/() 南偏西 8 南偏西 8 跨度 Span/m 8 m 8 m 長度 Length/m 80 m 80 m 脊高 Ridge hei/mght 3.89 m 3.89 m 后墻高度 Back-wall height/m 2.0 m 2.0 m 墻體厚度 Wall thickness/cm 50 cm 50 cm 后坡水平投影 Rear slope horizontal projection/() 1.89 m 1.89 m 前屋面傾角 Front roof inclination/() 32.3 32.3 后屋面仰角 Rear roof elevation/() 40 40 2.2 日光溫室熱性能測試 試驗以日光溫室內的氣溫、地溫作為測試對象。日 光溫室內測點平面布置按下圖 3 布設,1、2、3 測點距離 前屋面 1.5 m,4、5、6 測點距離北墻 1.5 m,1、6 測點 距離西墻 4 m,3、4 測點距離東墻 4 m。在每個平面點垂 直方向上設 2 個點, 分別位于地表上方 0.20 和 0.60 m (植 株莖葉密集區(qū)域) ,一共布設 12 個測點。室外設 1 個溫 度測點,布設在光照測點附近,距地面高度 1.50 m 處。 地溫測點也按圖 3 布設, 測點深度為地表以下 0.10 m (植 物根系發(fā)達區(qū)域) ,一共布設 6 個測點。溫室內溫度數據 采用 6 個測點的地溫和 12 個測點的氣溫的平均值。 圖 3 測點布 置示意 圖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ing point arrangement 2.3 日光溫室生產性能(番茄栽培)測試 A溫室和 B溫室栽培的番茄苗木品種都是金鵬 3號、 穴盤育苗 33 d 苗齡、5 片真葉、桿粗葉綠的苗木。定植 前土地整理好,施用腐熟有機肥、硫酸鉀、磷酸二銨和 油渣。起壟栽培,70 cm +50 cm寬窄行,株距 40 cm,定 植株數 2 274 株、定植時間 2017-09-10,各種植內容均相 同。生長期采用相同的滴灌系統(tǒng)和水肥施用量,相同植 株調整和花果調整管理,進行番茄栽培試驗,從 2017年 9 月定植到 2018 年 2 月成熟收獲,記錄定植時間、開花 時間和采摘時間及總產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麥殼砂漿砌塊配比 表 3 為砌塊內不同水泥摻量、碎麥殼摻量和粘合劑 摻量砌塊抗壓強度和導熱系數的結果,根據表 3 因素水 平,三要素三水平 L 9 (3 3 )正交試驗結果可知,各因素對抗 壓強度和導熱系數均有作用和影響。 表 3 試驗設計方案及結果 Table 3 Results and design of tests 因素水平 Level of factor 試驗指標 Test index 試驗 編號 Test No. 水泥摻量 Cement content A/% 碎麥殼摻量 Broken husk content B/% 粘合劑摻量 Binder content C/% 抗壓強度 Compressive strength/MPa 導熱系數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 -11 1(25) 1(1.5) 1(4) 4.5 0.975 2 1(25) 2(2.0) 2(6) 4.0 0.734 3 1(25) 3(2.5) 3(8) 2.8 0.496 4 2(30) 2(2.0) 1(4) 4.8 0.873 5 2(30) 3(2.5) 2(6) 4.4 0.632 6 2(30) 1(1.5) 3(8) 6.0 0.935 7 3(35) 3(2.5) 1(4) 5.3 0.774 8 3(35) 1(1.5) 2(6) 7.7 1.067 9 3(35) 2(2.0) 3(8) 6.5 0.830 抗壓強度和導熱系數是砌塊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標, 在滿足墻體抗壓強度的承重前提下,導熱系數越小,其 保溫性能越好,散熱速率越穩(wěn)定。同行學者研究表明: 墻體厚度為 37 cm 時,參考文獻22、23中砌塊的抗壓 強度 3.5 MPa和 4.6 MPa, 溫室墻體強度均滿足承重要求, 導熱系數 0.811 W/(m.k)和 0.792 W/(m.k),墻體導熱性都 滿足溫室栽培要求 22-23,9 。 從表 3 可以看出,試驗編號 4、6、7、8、9 砌塊的 抗壓強度都4.8 MP,試驗編號 2、3、5、7 砌塊的導熱 系數均0.774 w/(m.k),只有試驗編號 7 砌塊的抗壓強度 和導熱系數 2 個條件均滿足,即抗壓強度好,保溫性能 也好。根據正交試驗結果和以上分析,綜合考慮麥殼砌 塊的抗壓強度和導熱系數,最終確定選用試驗編號 7 的 砌塊建設墻體,該砌塊的抗壓強度優(yōu)于同行研究的砌塊, 導熱系數好于同行研究的砌塊,用于日光溫室墻體可行。 砌塊合理配比為水泥 35%,粘合劑 4%,麥殼 2.5%,細 砂、水適量。性能試驗采用該麥殼砂漿砌塊填充爐渣、 生石灰+紅磚用作 A 日光溫室墻體建造材料。 3.2 日光溫室熱性能測試結果 選取試驗數據 2016年冬季到 2017年春季最冷的 8 d (2017-01-142017-01-21)作為比較分析對象,日光溫 室熱性能測試結果如表 4。表 4 中時間均為新疆時間。 農業(yè)工程學報(http:/www.tcsae.org) 2018 年 236 表 4 日光溫室熱性能測試結果 Table 4 Results of greenhouse thermal performance test 室內溫度 Indoor temperature/ 室外溫度 Outdoor temperature/ 日光溫室 Greenhous 日期 Date Night 03:15 Night 03:57 Night 03:15 Night 03:57 1月 14 日 7.8 7.5 14.8 14.7 1月 15 日 7.9 7.7 14.7 14.6 1月 16 日 7.5 7.2 20.7 20.5 1月 17 日 7.6 7.3 20.3 20.2 1月 18 日 7.5 7.1 20.8 20.7 1月 19 日 8.0 7.8 14.6 14.5 1月 20 日 9.5 9.2 12.8 12.6 A溫室 1月 21 日 8.8 8.5 14.1 14.0 1月 14 日 3.6 3.7 14.8 14.7 1月 15 日 3.8 3.9 14.7 14.6 1月 16 日 3.3 3.5 20.7 20.5 1月 17 日 3.5 3.7 20.3 20.2 1月 18 日 3.2 3.4 20.8 20.7 1月 19 日 4.1 4.2 14.6 14.5 1月 20 日 4.4 4.5 12.8 12.6 B 溫室 1月 21 日 4.2 4.3 14.1 14.0 由表 4 可知,相同結構參數的日光溫室,使用同樣 保溫被和熱風爐,夜間新疆時間 03:15 室外溫度12.8 時,A 溫室室溫為 9.5 ,而 B 溫室室溫為 4.4 , A 溫 室比 B 溫室室溫高 5.1 。在出現冬季夜間極限最低溫 20.8 時,A 溫室能保證室溫達到 7.5 ,而 B 溫室室 溫為 3.2 , A溫室比 B 溫室室溫高 4.3 。并且 A溫室 出現最低室溫時間較 B 溫室延遲 42 min,這進一步說明 A溫室熱性能明顯優(yōu)于 B 溫室,其蓄熱、保溫性能更佳。 麥殼砂漿砌塊替代土壤、紅磚等常規(guī)建材構建日光溫室 保溫墻體具有可行性。 3.3 日光溫室生產性能(番茄栽培)測試結果 番茄生育適宜溫度范圍為 1033 。開花結果的適 宜溫度白天為 2030 ,夜間為 1520 。在 15 以 下不能開花, 10 時生長停止, 1 時植株受凍而死亡。 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飽和點為 710 4lx,光補償點 2000 lx。 溫度高低能影響番茄果實顏色的深淺,尤其是番 茄紅素含量的高低,低溫不利于番茄紅素的合成,番茄 紅素以 20 24 之間宜生成;光可誘導番茄幼苗累積 類胡蘿卜素, 紅光能極大的促進番茄紅素的合成 24 。 A、 B 溫室番茄的栽培品種和種植管理一樣,A 溫室和 B 溫 室內 栽培的 番 茄開 花時間 分別為 2017-10-08 和 2017-10-15,A 溫室內番茄開花時間早 7 d。A、B 溫室 內番茄成熟收獲時間分別為 2017-12-07 和 2018-01-02, A 溫室內番茄收獲早 16 d。取首月溫室番茄產量,A、B 溫室單棚產量分別為 1 768 和 1 493 kg,A 溫室較 B 溫 室單棚產量高 18.4%。 說明 A溫室能夠蓄積更多的熱能, 適合果蔬生長的干物質積累,使作物收獲期提早、產量 增加。 A 溫室散熱速率穩(wěn)定,從而番茄果實形狀較均勻。 溫室內溫度和光照對番茄的產量和果實外形有著至關重 要的影響。 該墻體溫室在北疆察縣已建成生產 2 a,經歷了風雪 和生產考驗,墻體未出現坍塌和垮裂等問題,也驗證了 該砌塊滿足用做日光溫室墻體材料的抗壓和承重要求。 4 結 論 該文采用麥殼砂漿砌塊代替普通紅磚建設砂漿砌塊+ 紅磚復合墻體試驗溫室(A溫室) ,與磚混墻體溫室(B溫 室)對比,結合溫室內溫度和番茄栽培產量測試結果,研 究了麥殼砂漿砌塊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的熱性能和生產性 能,得出結論如下: 1)麥殼砂漿砌塊采取合理配比:水泥 35%,粘合劑 4%,麥殼 2.5%,砌塊抗壓強度為 5.3 MPa,導熱系數為 0.774 W/(m.k),滿足用作日光溫室墻體的承重和熱性能要 求,能夠代替?zhèn)鹘y(tǒng)的紅磚建設日光溫室墻體。有利于節(jié)約 土地資源、實現沙土和麥殼秸稈的綜合利用,是戈壁沙漠 區(qū)日光溫室墻體材料的新探索。 2)冬季極限最低溫20.8 時,A 溫室較 B 溫室夜 間室溫提高 4.3 ,出現最低室溫時間延遲 42 min, A溫 室熱性能優(yōu)于 B 溫室,能夠蓄積更多的熱能且散熱速率 穩(wěn)定。 3)A溫室較 B 溫室栽培的番茄收獲期早 16 d,單棚 產量高 18.4%。該砌塊復合墻體可以有效改善日光溫室 內作物生長環(huán)境,能滿足喜溫、喜光果菜生長,且適合 果蔬生長的干物質積累,從而使果蔬收獲提前、產量增 加、果實外形均勻。且該砌塊墻體溫室經歷住了風雪載 荷和生產考驗。 該試驗沒有進一步分析該砂漿砌塊復合墻體蓄積的 熱量,今后在研究中將著重研究復合結構墻體蓄熱,從 而進一步揭示墻體蓄熱與作物產量間的關系。 參 考 文 獻 1 王浩,宋羽,王強. 新疆戈壁設施少土栽培技術初探J. 中國園藝文摘,2011,27(11):133134. 2 王偉,張京社,王引斌. 我國日光溫室墻體結構及性能研 究進展J. 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4):496498. Wang Wei, Zhang Jingshe, Wag Yinbi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solar greenhouse walls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43(4): 49649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李嘉怡,秦紅,馬彩雯. 新疆戈壁環(huán)境下日光溫室保溫被 保溫性能研究J.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5, 52(5): 931939. Li Jia yi, Qin Hong, Ma Caiwen. et al. Requirements of greenhouse heat preservation quiit in gobi desert in XinjiangJ.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 52(5): 931 93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亢樹華,房思強,戴雅東. 節(jié)能型日光溫室墻體材料及結 構的研究J.中國蔬菜,1992(6):15. 5 Chen Wei, Liu Wei.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n passive solar heating room with greenhouseand heat storageJ. Solar Energy, 2004, 76(2004): 623633. 6 張林華,董瑞,曲云霞,等. 沙漠邊緣地區(qū)日光溫室墻體 第 13 期 馬月虹等:北疆麥殼砂漿砌塊填充蓄熱材料復合墻體日光溫室熱性能 237 蓄熱性能研究J. 山東暖通空調,2007,(2):557560. Zhang Linhua, Dong Rui, Qu Yunxia, et al. Study on heat storage performance of heliogreenhouse wall in the edge of desertJ, Shandong HVAC, 2007(2): 55756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7 楊建軍.西北地區(qū)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厚度優(yōu)化及其保溫性 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Yang Jianjun. Study on The Thickness Optimizat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of The Soil Wall in The Greenhouse in Northwest ChinaD.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8 張海云,肖棠,吳海峰. 泡沫混凝土在日光溫室墻體中的 適用性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 42(19): 64466447. Zhang Haiyun, Xiao Tang, Wu Haifeng. 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foam concrete in the wall of heliogreenhous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42(19): 6446 644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9 張立蕓,徐剛毅,馬承偉,等.日光溫室新型墻體結構性能 分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37(3):459462. Zhang Liyun, Xu Gangyi, Ma Chengwei, et al.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new wall structure in heliogreenhouseJ. Journal of Shenyang A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37(3): 459 46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 孫心心. 日光溫室新型保溫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效果的 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Sun Xinxin.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Effect on Application of New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in GreenhouseD.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01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1 傅志前. 不同密度的麥秸稈塊墻導熱系數試驗研究J. 建 筑材料學報,2012,15(2):289292. Fu Zhiqi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arley walls with different density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2012, 15(2): 28929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2 劉婷婷,余自若,楊雷. 秸稈建筑M. 北京:中國建筑工 業(yè)出版社,2007. 13 吳朗,況青梅. 稻草砌塊磚建造草磚房的結構工藝探討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6):50095012. Wu Lang, Kuang Qing mei, et al.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traw brick building with straw brick block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35(16): 5009 501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Taha A, Adel B, Wei Wu.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iber reinforced earth plasters for straw bale building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2010, 3(1): 8691. 15 Pragyan B, Dharma R D, Keshab Ne, et al. Straw bale i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and its future in In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2, 2(2): 422426. 16 Jim C, Pieter D W, John L W,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ost effective probe for the long term monitoring of straw bale building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1, 46(1): 156164. 17 譚季秋,劉軍安,朱培立,等. 稻草秸稈壓縮研究及制粒 機械設計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2, 22(1): 3033. Tan Jiqiu, Liu Junan, Zhu Peili, et al. Study on the compression of straw straw and the design of granulating machineJ.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2012, 22(1): 303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8 陳端生. 中國節(jié)能型日光溫室建筑與環(huán)境研究進展J. 農 業(yè)工程學報,1994,10(1):123129. Chen Duansh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of energy saving heliogreenhouse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1994,10(1): 123 12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9 黃紅英,武國峰,孫恩慧,等. 秸稈塊墻體日光溫室在蘇 北地區(qū)應用效果試驗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30(14): 170178. Huang Hongying, Wu Guofeng, Sun Enhui, et al. Effect of straw block wall application on heliogreenhouse in North Jiangsu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14): 170 17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 蔣程瑤. 西北典型非耕地日光溫室復合墻體砌筑方案的研 究D. 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2013. Jiang Chengyao. Research on Composite Wall Masonry Scheme of Typical Uncultivated Area Heliogreenhouse in Northwest ChinaD.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1 張勇.西北日光溫室傳熱學簡化模型構建及溫光高效新結 構初探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Zhang Yong. Construction of a Simplified Heat Transfer Model and First E